新西部教育网讯(宝鸡新闻网记者 黄河)万里春风敲石鼓,一方宝地振金声。3月11日,由中国文字博物馆主办的“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在宝鸡开班。来自全国22个省的60名中书协会员、10名省书协会员齐聚青铜器之乡,在学习古文字的同时,纷纷点赞于宝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盛赞宝鸡“汉字书法源流之地”的美誉。
宝鸡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有近8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建城史,享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周秦王朝发祥地的美誉,也是中国书法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宝鸡北首岭遗址刻画符号是中国最早的汉字书法原始形态实物记载;古老的甲骨文在宝鸡周原遗址上熠熠生辉,是中国书法的瑰丽萌芽;出土于宝鸡的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被称为书法史上的“四大国宝”,以及出土的上千件青铜重器铭文,代表了当时中国书法艺术的高峰;“文字郁律蛟蛇走”的书法石刻鼻祖石鼓文从唐初闪耀光芒至今,更是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魏征撰文、欧阳询手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称为“正书第一”……这些都诠释了宝鸡无愧是中国汉字书法的源流之地。
“宝鸡对汉字和中华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力,来到宝鸡我很高兴。”前来宝鸡参加开班仪式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研究员冯克坚潜心研究古文字学多年,曾主持编撰《文字源薮》《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等著作,也是《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的主编之一。他介绍说,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层次很高,绝大多数学员在中国书坛上已经非常有影响力和声望,邀请的导师也都是当代顶尖级的书法家、文字理论家。这次来宝鸡参观授课,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与各位导师充分沟通商量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无论如何要来宝鸡一次,来感受中国文字、中国文化的历史和未来,宝鸡无疑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高地。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主任包俊宜是本次研修班的授课导师之一,他在接受宝鸡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宝鸡是中国文字的发源地之一,青铜器,特别是金文重器绝大多数在宝鸡,这次研修班来宝鸡授课,相得益彰。学员们在宝鸡学习到原汁原味的古文字书法,从最真实的历史元素中汲取营养,这对于研习中国篆书艺术来讲非常重要,所以喜爱古文字的书法家来宝鸡学习意义重大。今年借宝鸡这块历史宝地,也将在这里举办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届时,宝鸡作为“书法之乡”的历史地位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全国也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来自河北的书法家张復生是鼎甲·2018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的学员,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他,对古文字非常热爱,作品曾获“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字世界情”古文字书法大展优秀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等。“我学篆书已经有12年的时间了,最初就是从毛公鼎铭文练起来的,后期研习大克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铭文,这些都是在宝鸡出土的,所以一直很想来宝鸡看看。特别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珍藏的那些鼎、盘等,我非常感兴趣。也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争取在宝鸡学习参观期间能有更多的领悟,相信对自己以后的创作也会有更多的帮助。”张復生说。
据介绍,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把弘扬汉字书法文化作为不断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先后举办了“九成宫”全国书法大赛、“翰墨石鼓”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全国性书法展览35次,开展“古文字起源”——中日金文书法展等交流活动12次,举办个展和研讨交流活动百余次,并被首批命名为陕西书法城。今年宝鸡将全力办好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传承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内涵,讲好宝鸡故事,进一步彰显了宝鸡建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