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郑姣)走进梁家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那段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战天斗地的光辉岁月。组织此次实践学习的陕西红培文化研究院特别邀请了来自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对外联络处副处长王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创新担当为群众 敢于探索谱新篇”的红色宣讲。
当听到王老师动情地谈到:“近平从梁家河走的时候,乡亲们一大早都赶来送他,又怕吵着他,就在他住的窑洞外面等着,一声都不敢出,当习近平从窑洞出来看见这个光景,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当听到王老师说着:“习近平当年给梁家河办第一口沼气池时,曾自己跳进粪坑,用手一个一个排查漏气的地方,最终给找到了,当沼气第一次点燃的时候,粪喷了习近平一脸,但他却高兴地不能自已,老百姓也一下子信服了沼气能生火能做饭,也开始信服了这个好后生”。
这两段记忆尤其深刻,仿佛那个画面就在我的眼前上演一般,竟激动地落下了泪水。
许是初心让泪水溢出眼眶,许是信念,许是梦想,许是生而为人的使命与担当.......
下午,延安城里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踩着青石板路,和着雨水的滴答作响,迎着五星红旗的召唤而来,一群整装待发的“清北人大八路军”于宝塔山“胜利会师”。
讲解员高旦着一身军绿色标准化军装,娓娓道来延安“总理桥”的由来:“1973年,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中视察延安。第一站就选择来到宝塔山,那时,延河上还没有桥,总理就搭乘吉普车趟过延河,不料,吉普车陷入了延河的泥沙中,延安的老百姓知道后,自发地从四面八方前来用肩膀把总理的车抬到河岸上。
总理徒步登上了我们现在站着的位置,当时的延安还是一片破败,当天晚宴时,总理心里非常难受地说:‘延安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没有想到还这样贫穷,我作为政府总理感到惭愧’。后来,总理回到北京,1974年,专门拨款给延安,1975年便修建了这座延安大桥,为了纪念周总理,延安人民亲切地称延安大桥为‘总理桥’。”
前往杨家岭革命遗址的路上,雨势愈演愈烈,不得不穿上简易雨衣,却并未打消同学们一睹革命圣地的热情。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由于大雨封路不能一睹芳容的周恩来旧居、毛主席的菜园、挂着“马恩列斯”像的中共七大会议旧址等一个个象征革命之火成燎原之势的承载地,在而今显得尤为厚重而坚实。
新时代,吾辈青年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攀高峰,勇担重责,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前进,前进,前进进!!!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