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西部瞭望 > 湖北恩施

武昌中小学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育

日期:2019-09-11 15:43:58        来源:楚天都市报    浏览量: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裕通讯员王琼)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教育改革变得更加迫切。面向未来的“智育”应该是怎样的?记者采访中,武昌区部分中小学给出了答案: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创建了新型的自主课堂,通过预习、导学、独学、互学、反馈等环节,来实现“老师针对性地教,学生个性化地学”。“每堂课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老师,上同一篇课文也可能不一样。”校长吴军介绍,比如在互学的设计上,可以是“同桌1+1”,即你读我听、你做我帮、你练我评或我改;也可以是“头脑风暴+小黑板”,即大家先思考讨论,再将问题梳理出来集中呈现和解答。“自主学习成为主导学习方式,让学生善思、乐学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素养。”吴军说。

  华中师大一附中拔尖学生培养成效显著,学科竞赛傲视群雄,高考高分层也优势明显,背后靠的是什么?学校提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组织编写了《学科方法指导》,系统讲述学习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经常“大方”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八大类7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其中着力打造的“院士课堂”,施一公、徐扬生、黄旭华等院士先后亲临课堂讲课;“大学先修课程”满足“吃不饱”的学生探索学习;联合企业和高校开设“光谷课程”,覆盖各个专业领域。与此同时,学校以选课走班的方式激活课程动力,保障个性化课程的有效实施。近年来,学校更是把课堂开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许多班级组织了校外研学。校长周鹏程表示,人工智能在确定性知识的记忆和提取,以及确定性、程序化的劳动技能训练方面已远超人类,现在要探索面向未来的智育,就是要更为注重发展人的核心素养,比如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在武昌区武南湖第一小学,知识已变成启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手段。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灵动教育”:保护、发展学生的灵气、天性,鼓励有特长、有闪光点、有好习惯的孩子,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特的、最好的自己”。学校构建了特色评价系统——“灵动嘉奖令”,把所有课程和“灵动嘉奖令”有机融合,学生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等某一方面表现较好,就可以积攒“笑脸帖”兑换嘉奖令。老师会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心愿,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灵气。在教学上,老师们根据授课内容展开研究课的评议,找出共性问题和不足进行针对性地理论学习,并在每周三上午定期与专家面对面研讨。根据专家的指导,教师们再进行调整和修订,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王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