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晤士高等教育》首次发布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UIR)排名——
从另一个维度评估高校发展
很多时候,传统的全球大学排名像是一场选美比赛,拥有巨额捐赠基金、众多著名学者和教授的名校往往位居前列,而普通大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常常被忽略,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排名旨在改变这一现状。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知识官 菲尔·巴堤(Phil Baty)
在今年4月于韩国大田举办的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大学社会影响变革”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创新与影响峰会上,《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UIR)排名首次发布。不同于已有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侧重于大学的科研、教学和学科等学术表现,该排名综合评估全球大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衡量大学在推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影响力。
评价指标
涵盖多种评价要素,主客观指标并重
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衡量的是大学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方面的进展,其评价体系主要由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1个指标维度构成。
该评估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项的健康福祉指标,子指标为健康和福祉相关研究、卫生专业的毕业生数、卫生合作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项的优质教育指标,包括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研究、具有教师资格的毕业生比例、提供终身学习保障三个子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五项的性别平等指标,通过性别平等相关研究、直系亲属中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比例、获得学士学位的女性占比、高级女学者比例等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八项的体面工作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指标,包括经济增长与就业研究、雇佣行为、实习学生比例、签安全合同的员工比例;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九项的基建、工业和创新指标,包括专利、大学附属企业、源于行业的科研收入等子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项的缩小国家内部或国家间不平等指标,分为不平等研究、直系亲属中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比例、来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学生比例、残疾学生及职工比例、保障公平的举措五个子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一项的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分为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研究、保护艺术和文化自然遗产举措及其费用支出、可持续行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二项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指标,包括消费和生产研究、生产和消费行为、大学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子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三项的气候行动指标,主要由气候相关研究、低碳能源使用、环境教育构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六项的和平包容正义机构,具体为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研究、大学治理、政学合作、法学与民法专业毕业生占比;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七项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指标,包括合作伙伴关系研究、支持伙伴合作的政策措施等。
除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七项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指标是指定每所被评大学必须要提交数据的项目外,其余的10项指标信息由各大学自愿性提交。纵观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发现其指标构建原则上摒弃纯量化指标,坚持主客观指标并重,如大学的可持续行动指标、是否发布可持续报告、环境教育等。指标内容涵盖多重要素,大学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并不仅仅表现在直接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增长上,而是社会、环境、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是长期和短期效益相结合。指标理念注重协作,关注弱势群体,将合作伙伴关系指标作为必选指标,包括高校与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间的跨部门对话协作,与国际组织间合作等,鼓励高校“走出去”,拓宽国际视野。大学如何解决妇女、女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也是评价大学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对象
75个国家和地区的466所大学积极参与
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排名以大学自愿参加为原则,根据各大学提交的信息资料进行评估。首次参与大学社会影响力排名的有75个国家及地区的466所高校,虽然这些大学覆盖面很广,但高校数量规模偏小。其中,有10所以上大学参与评价的国家及地区只有17个,如日本41所大学,美国31所大学,俄罗斯30所大学,英国26所大学,西班牙20所大学,土耳其19所大学,中国18所大学(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分别是3所、2所、12所和1所),澳大利亚16所大学,埃及16所大学,巴西15所大学,印度12所大学,伊朗12所大学,智利11所大学,意大利10所大学,墨西哥10所大学,巴基斯坦10所大学,加拿大10所大学。
从评价对象分布区域看,参选学校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从大学的分布看,虽然一些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并未参与其中,但也吸引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型大学参与,如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香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还吸引了从未参与过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的巴林、孟加拉等国的大学。并且,还有一些来自欠发达国家的大学参与评估,如约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大学。这意味着,不论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的大学,都重视服务社会,迫切希望了解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评估结果
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聚焦大学服务社会的贡献率
不同于现有的传统大学排名,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某所大学的最终得分,是将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七项的单项指标得分与其在其余10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分值最高的前三个指标得分赋权计算而得。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七项赋权22%,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各占26%。
此次评估结果显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夺冠,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位居第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并列第三。排名前十的大学还包括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瑞典的哥德堡大学和KTH皇家理工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如果以国家平均得分排名(排名中大学数少于5所的一国及地区除外),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英国和芬兰居于前五,美国位列第八。
相较以科研为重点的排名,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排名呈现出新的层次结构。这或许与全球一流大学参选数量较少有关,但仍有高校力压传统的顶尖研究型名校,脱颖而出。该评估体系为大学的“卓越性”赋予了新的内涵,有助于扭转大学“唯科研至上”的价值诉求。
而从全球466所大学自愿提交的评价指标数据来看,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三项的健康福祉指标(243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四项的优质教育指标(238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五项的性别平等指标(164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一项的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139所大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第十二项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指标(84所大学),分别占被评大学已选指标的52.15%、51.07%、35.19%、29.83%和8.37%。
大学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健康、教育、平等、发展”等主题上,这也是一国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但是,差异性又体现于四个指标在不同国家高校战略发展中的优先级不同,如日本、俄罗斯、英国的高校将“健康福祉”指标置于首位,美国、西班牙高校则将“性别平等”放在第一,中国、巴西和伊朗的高校优先发展“优质教育”,澳大利亚、土耳其、智利的高校看重“福祉、教育、平等”。
由此可见,该排名是根据各高校基于本国及其地区发展实情,契合本国及其地区实际需求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罔顾某些高校囿于其历史、学科、师资、资源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等实情,“一刀切”与研究型大学采用固定的统一指标。
全球大学社会影响力排名根据各高校在10个指标中的表现,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高校自身完成的任务来评估,不同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得分高低体现出高校自身的战略发展聚焦点和侧重点不同。因此,该排名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每所大学对经济社会的实际贡献,为全球大学的“一流”之路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和可能,实现错位发展,条条大路可通卓越。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12日第5版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