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学生成才需要创新教育,可以说,创新也是生产力。不过,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只是大学的事,培育创新思维的基因需要从小学、中学时代就开始。
当前,很多高中的创新教育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要以为办几次讲座、做一做科学实验、偶尔到企业参观,甚至贴几幅宣传海报、出几块板报,就是创新教育了。这样的创新教育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就像给器物上色,看似表面染上了颜色,但其实内里还是原来的样子。而真正的创新教育应该是深入骨髓的,必须在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上用足心、下足功夫。
很多时候,创新教育走的是一条前人未走过的道路,本身就需要创新,尤其要在制度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例如,深圳中学设计并实施了以标准、实验、荣誉为主体的三大课程体系,供不同需求、不同特质的学生入校时自主选择,并与腾讯、华为等企业共建了10个创新体验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高校共建创新体验式教育平台。
单一的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千人一面。因此,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为创新培养设“文凭”,成为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辅助技能”。学生可以通过校外学习、网络学习、国际交换学习等方式换取或免听部分相关课程以获得学分,“会了的不用学,感兴趣的可多学,研究性的深度学”。我们还大胆改革入口端,和华为合作设立“深圳中学—华为特殊人才奖”,已破格录取两名总分不够格、却有特殊专长的偏才,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构建一流的创新教育氛围,种下创新思维、培厚创新土层,应当是一流中学的共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