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爸爸妈妈争吵,是得到全世界的感觉!”“写下来,让我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感受,更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互动日记完整地记录着变化的轨迹,更有利于我总结与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些孩子、家长和教师的感悟,来自我们用“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构建可视化家校沟通的鲜活案例。
“生亲师共写,快乐满家校”
原来,家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打电话、面对面交谈等口头沟通,容易老生常谈,孩子觉得啰唆,不想听;有些家长脾气急躁,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打骂时常发生,让孩子没有自信……而日记这种书面沟通方式,写的人和看的人不会受对方情绪波动的影响;写的人能从容表达自己的意思,能从外部角度观察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沉淀,不断升华。可见,书面沟通在深度、广度和持久度上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家校合作的核心理念确立为“生亲师共写,快乐满家校”。“生亲师共写”是载体,即学生、家长、教师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反映问题、随时指导,逐步让学生养成锻炼、阅读、沟通等好习惯;“快乐满家校”是目的,提升家长的家教能力,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每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提高所有参与人员的幸福指数。
“三人行”源自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家校沟通涉及的“生”“亲”“师”三者;“主题式”指围绕孩子健康成长而产生的话题展开日记;“互动”,即家长有主动参与的意愿和行动,教师有发挥专业引领的指导作用、学生有思想与行为的变化。“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即由教师、家长或学生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学生写行动、感受,家长写现象、困惑,相关教师提供解决策略,再由学生和家长实施策略、记录行为改进,教师再做出相应的策略指导,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形成生亲师“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
每个年段有不同目标
为了让项目更具可操作性,学校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家长代表一起商讨,一起在实践中寻找可行的操作路径。如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提出主题;孩子的日记主要用文字写,也可以用剪、粘、画画、色彩来表达,还可以用照片、录音、视频等多样组合,让日记呈现丰富多彩的样态;家长的日记主要是描述孩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尝试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的日记重在策略指导和资源提供。
“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根据不同年段设计了不同目标,低年段侧重家长导向,引导家长布置家庭学习环境、学习有效陪伴、调整亲子沟通等;中年段侧重学习导向,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高年段侧重学生自我管理导向,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围绕学习方法、行为习惯、专注力、阅读写作等培养目标,从低到高纵向优化、提升。
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每个家长都获赠一本《一年级新生家长指导手册》,其中设计了“好习惯养成记录表”,要求每天一记录,每周一反思,每月一上交,由班级家委会成员会同班主任一起查阅好习惯养成记录。
我们还将“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实践基地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如家庭生活日记,以多种形式呈现家庭旅游、家庭会议、影视时间、走亲访友、厨房美味等活动,让家庭生活变得细腻、精致、温馨。
生亲师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长时间持续的主题式互动日记,通过真诚而有针对性的沟通,生亲师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家校沟通越来越走向主动,走向深入,走向和谐。
“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品牌项目在南师大殷飞老师的指引下起航,参与的教师、学生、家长都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许多家庭成员告别指责,告别打骂,安安静静地写、安安静静地读,反思各自的问题,心平气和地沟通。在这种看得见的家校沟通中,许多问题变得清晰,大家在倾听中理解,在理解中宽容,在宽容中行动,在行动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别样的幸福。
家长说:“我们不再用‘说’作为唯一的沟通方式,写下来更清楚应该怎么做。”孩子说:“我们聊的话题多了,感觉家长不再把我们当小孩,而是平等的朋友。”教师说:“原来我和家长说了很多方法策略,但不知道他回去执行得怎样。原来,好习惯的养成不靠唠叨和指责,日记记录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也让家长在实践中领悟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在“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中的指导作用,教师们更认真地自学相关理论,更主动地参与培训,更积极地参与家校沟通,分享别人的幸福,收获自身的成长。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李家成教授认为,“三人行”主题式互动日记是依托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做出来的项目,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研究。他希望我们细致扎实地做下去,跟着学生走,继续坚持和深化,尽可能地发挥日记在家校合作诸多领域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19日第9版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