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快乐是所有家长都想送给自己孩子的礼物。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因为教育理念走偏——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扼杀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很大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担忧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提前学;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提前学习了,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跟不上,纷纷效仿,进一步助推了提前学的态势。
家长们的这种心态,催生了一些五花八门的早期教育班,“全脑开发”“快速记忆”“EMBA天才宝宝私人定制”……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某地还出版发行了针对0岁至6岁各年龄段儿童的“入学真题”。有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培训机构招生简章上的学习内容和难度已经达到小学二年级的学习水平。但科学研究和实际情况都表明,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儿童的成长规律。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而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会破坏幼儿的综合能力开发和平衡发展,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反作用,难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单一的语文、数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损伤幼儿的“折翼”行为,不利于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综合素质。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会导致幼儿心理压力增大,超过年龄段的学习要求会使孩子厌学、惧学,而背诵、重复的学习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形成思维定式。过早的小学化教育,还会伤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超长时间的学习会损害孩子的视力和脊椎、颈椎的健康发育。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教育更需如此。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日前,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把握基础教育正确发展方向,规范学前教育,我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规范“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幼儿园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得超前教学;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校外培训机构不得组织与小学入学挂钩的考试等,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现象。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应该更加理性。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家长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家长不可因为自己的过高期望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更不能因攀比心理,让孩子成为跟风的工具。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面前,家长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和知识学习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在求智和厚爱的守望中,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