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部教育网讯 (记者 康丽 冯旭)古诗词、情景剧、时政演讲……内容为王,形式创新,他让思政课“活”起来。
3月19日,武汉市解放中学八(5)班教室内,教师吴又存正在上思政公开课。“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相信他们是有翅膀的,他们的飞翔比暴风雪更高”……中外诗词信手拈来,新闻案例精彩解析,从博爱、担当、宽容一直讲到本节课主题——“做一名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是观摩者还是学生,都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而在前一天,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吴又存作为全国唯一的初中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发言,是8个汇报人之一。
“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思政课教师,能参加如此高规格而意义重大的座谈会,我感到无上荣光!这不仅是我教师生涯发展中的里程碑,更是对全体中学思政课教师的极大褒奖和鼓励。”吴又存说。
一节好的思政课,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简单。做了26年的思政课教师,吴又存给自己规定了3个不能做:思政课教师不能做“贝多芬(背多分)”,不能做“赵先生(照本宣科)”,更不能做“吴先生(误人子弟)”。
“真正的思政课教师,应该胸怀社会责任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念和立场,让学生终身受益。”吴又存说。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初踏教坛,吴又存就面临着前辈们不无善意的戏谑。
“教思政嘛,很简单,就是对着书本画圈圈。”在人们的印象中,初中思政课是一门学生不爱学、社会不重视的“副”科,思政课教师往往与“刻板”“灌输”“死记硬背”等元素联系在一起。
但吴又存偏偏不想走这样的老路。
1999年,28岁的吴又存要上一节公开课《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从哪个方面入手?想起当时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的现象较为普遍,他扛着学校的一台摄像机偷偷地溜进了游戏厅,现场拍摄学生玩游戏的场景,还与游戏厅老板发生了争执。
“他们以为我是记者要录像曝光。”尝到了“战地记者”滋味的吴又存拍到了宝贵的课程资源。尽管由于现场环境的干扰,录像的效果不太好,但却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这节课获得了武汉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思政课不是假大空,而要用真实打动人。”在吴又存看来,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时,吴又存会在课堂上来个“真情告白”,讲述自己母亲为他读书背着小木箱走街串巷卖冰棒、提着竹篮子四处吆喝卖馒头的真实经历。
大凡吴又存教过的学生,都知道他的几段成长故事。
“有些人会认为,这样似乎会消解教师的威严,但我觉得,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听,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真诚。”吴又存说。
这种真诚不仅打动了学生,也打动了听课教师。2006年10月,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南京举行,吴又存讲授的《难报三春晖》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听完他的课,著名政治特级教师、初中组主任评委胡云琬在颁奖大会结束后,紧握着吴又存的手说:“你的课情感真挚,生动感人,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思政课就应该这样上。”还有一位教师问:“这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吴又存笑了笑,不无幽默地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作了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的确,为了上好一节课,吴又存要准备各种资料。他有20多本密密匝匝的“资料库”。只要是符合教学内容的资料他都分门别类尽收囊中,然后再对材料进行“细加工”,确保材料的思想性、趣味性、典型性,以达到从资料库“活字典”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效果。
为了“讲”好课,吴又存专门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外出听课时经常录下课堂实录,回去后再逐词逐句地琢磨。自己上课前也常在家里反复试讲,讲了录,录了讲,直到满意为止。
尤其是每个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吴又存会引入许多现实案例,从药家鑫谈到马加爵,从热衷看星相书的迷茫谈到啃老族的悲哀……通过情景剧表演、小组讨论、今日说法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成人为先、德育为首的道理。
“思政课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雕塑家,教在今天,立足明天。课不能仅仅教到分数的层面,那会随着教师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要教到学生心中,成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吴又存说。
“思政课,不是干巴巴的说理”
“吴老师,你还有啥技能是我们不知道的?”
这是吴又存的学生常常冒出的疑问。
在讲到教材中“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抽象的难点时,吴又存结合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8年实行“大包干”的历史,唱起了新编花鼓戏;在讲授《世界文化之旅》时,为了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他在课堂上清唱一首湖北恩施民歌《伙计歌》;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发现自己的潜能》框题时,他改编毛阿敏《千里难寻是朋友》的歌词,作为小结送给全班学生:“有一个宝贝叫潜能,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善于发现深入挖掘,能带给我们人人成功。”
在讲授现场课《生命因独特而绚丽》时,为了展示自己生命的“独特”,吴又存结合自己给很多新人主持婚礼的人生经历,自称是“教师里最好的婚礼司仪,婚礼司仪里最好的教师”!当时有学生说“不信”。于是,吴又存立即把教室变成了婚礼的现场,来了一场司仪脱口秀,引得大家竞相上台,纷纷展示不一样的自己。
会唱歌、能跳舞、善表演脱口秀……这个思政课教师还是个超级诗歌迷,把自己的思政课变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现场。
在执教“民族精神”这一主题时,吴又存会引导学生一起吟诵王久平的诗《生死不离》;在执教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他会仿照李清照的《如梦令》填词一首;在执教《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时,他会让学生诵读李白的两首诗《江夏别宋之悌》和《早发白帝城》,并思考:作者同样是面对长江,为什么会有“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两种情绪?
当课堂被歌声激活,被诗词点燃,学生还会恹恹欲睡、萎靡不振吗?在吴又存看来,不管是唱着歌上思政课,还是吟着古诗上思政课,这不是炫技和哗众取宠,而是让思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教学锦上添花。
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很受学生欢迎。
在吴又存的课堂上,经常是已经下课了,他还被学生包围着。
“吴老师,没有什么事,就是希望您签个名、与您合个影!”
“这节课我给您打满分。”
“您的那堂课我感动得流眼泪了!”
仅仅自己出彩不能让吴又存满意,他又打起了学生的主意。
上思政课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还得关注时政热点,对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有所了解和思考。“课前5分钟时政演讲”应运而生,成为吴又存的思政课雷打不动的刚性制度,哪怕毕业年级也不例外。
每天中午,吴又存都会在办公室辅导学生进行时政演讲,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学生脱稿进行演讲。课堂上正式演讲时,他会用手机一一录下整个过程,上传到班级QQ群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分享。
一个个学生走上讲台,对时政热点进行评论,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理性思维能力。
“若干年后,学生可能忘记了背过的某些定义和原理,但可能对登台进行时政演讲的经历刻骨铭心。”而这正是吴又存的良苦用心。
更难得的是,吴又存的思政课不仅停留在教室中,还走出了校园,来到了家庭、社区。
吴又存经常会布置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比如“孝敬父母我能行”“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求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同时写出心得体会。全国道德模范“良心秤”姐弟俩的故事出自武汉新洲区,武汉市组织宣传道德模范活动时,吴又存把学生带到两位道德模范身边,身临其境去感受他们的精彩故事。
“思政课不是干巴巴的说理,不是死沉沉的教导,不能局限于校园的藩篱,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得到历练和洗礼。”吴又存说。
“做新时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课教师”
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授牌成立湖北省第一个初中思政名师工作室——“吴又存名师工作室”。
此时的吴又存,可谓身兼多职,他还参与了统编思政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编写工作,因为经常通宵达旦地改稿,颈椎和腰椎病多次复发,一度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尽管如此忙碌,吴又存对工作室尤其看重。
工作室刚刚开展活动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教师的抵触,甚至会直面“思政乏味无聊”的尖锐问题。
但吴又存从不生气,他现身说法,告诉自己的同行,其实思政课也可以很有趣、很生动。
“幽默段子、谚语故事,这些被我们看过一笑的文字,都可以成为‘吴特’课堂的有效教学资源,他的整合能力是如此强大,我能够想象出学生是多么盼望上他的课啊,有趣好玩、轻轻松松去享受课堂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湖北省武汉市将军路中学教师马艳新由衷地评价自己心中的男神“吴特”。
而就在几年的时间里,吴又存名师工作室曾先后组织市区30多位工作室成员和所在区全体思政课教师,成功举办了赴黄陂开展“送教下乡”、东西湖写作研修、武昌区域经验交流、江岸课堂研讨、青山专家讲学、硚口新教材解读、江汉法治专册研讨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同时打破区域限制,跨省市赴江苏、浙江等地开展联合研修,让工作室成员扩大眼界、积淀能力、提高素养。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教师黄莉、武汉市二桥中学教师张婷婷、黄冈黄梅县八角亭中学教师郭水霞……在吴又存的引领下,这些后起之秀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中的中坚力量。
时代在变,思政课也要变,现在的吴又存又开始进行“互联网+”时代智慧思政课堂的探索和研究。在他看来,思政课不仅要充满诗情画意,还要充满现代元素,最大程度地实现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
“我的理想就是做新时代最好的初中思政课教师。”吴又存笑着说,虽然这个“最好”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却是一种追求和信仰,属于思政课教师的追求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