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师大讲堂

探求学习的本质

日期:2019-07-24 23:39:41        来源:中国校长网    浏览量: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纷纷开始反思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希望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近些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等新技术和学科研究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学习”被社会各界日益高度重视。

  其实人类对学习的关注自古有之。早期对学习本质的探索,更多采用的是哲学思辨的方式,来探讨有关学习的问题,如“知识是什么”“知识来源于哪里”“思维是如何产生的”等。20世纪初,以桑代克、斯金纳、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强化、反应的联结。60年代以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等为代表的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形成,认为学习是主动意义建构,是信息加工的过程。70年代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形成,认为学习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形成。80年代以来,脑研究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开始从细胞和分子的水平重新认识学习过程。90年代以来,学习科学领域蓬勃发展,人们希望研究清楚“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怎样才能促进有效地学习”?

  约翰·哈蒂(John Hattie)教授历时15年,对52637项研究、数亿名学生的800多项元分析进行综合元分析,提取了138个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包括家庭、学生、学校、教师、教学、课程六大影响因素,然而,正如哈蒂在结论部分所讲,“最终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学生要学什么”。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关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就如哈蒂的调查显示的那样有很多,当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的时候会发现,注意力、情绪、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认知发展的核心因素。

  我们也在2018年底开展了对约2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级增高,学习动机各因子均值表现出下降趋势。且动机和投入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可以解释学业成绩23.2%的变异;情绪智力因子在四年级到五年级的均值有所降低,并能够预测学业成绩;注意力集中能力在四年级到五年级有下降趋势,并会显著预测学业成绩。

  OECD曾经组织专家从多角度研究学习,发表了“学习的本质”的研究报告,认为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完成的,是情绪、动机、认知三者的互动。从约翰·哈蒂及我们的研究中也可以看出,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就需要关注各种有可能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包括注意力等认知能力和情绪等非认知能力。事实上,早在1999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要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在今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要求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情绪智力、学习动机等决定学习发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

  当然,由于人脑堪称宇宙间最复杂的组织,要把学习研究清楚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相信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随着学习科学的研究突破,学习或许能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联合国内外优秀研究者共同开展为期十年的“人是如何学习的——中国学生学习研究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国学习计划CLP:China Learning Project)项目,围绕“人是如何学习的,怎样促进有效地学习?”这一主题展开,希望从学习基础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三大研究方向入手,对中国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中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通过揭秘中国学生深层学习机制,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提供更基础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希望我们为了“学习”,为了“发展”,为了强教强国,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不止于思,不止于行。(作者:尚俊杰,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胡若楠,系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李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