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苗,女,合阳县坊镇中学九年级英语老师、班主任。从教16年来,她始终谨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遗训,发扬“启智立德,自强不息”的校训,全身心投入到基层教育教学工作中;她一贯秉承“爱生,善教,敬业,有为”的教风,全力、全心、全情教导、感染、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合阳县坊镇中学教师秦苗为学生们指点迷津
不忘初心 全力践行教改成果与经验
自2003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奋战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一直担任班主任和英语教学工作,为了觅得那源头活水,真正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她勇当教学教研教改的践行者。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她密切关注教改动态,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课标,用心制定教学计划,尽心备好每节课,转变教学方式;课外之余,她坚持订阅大量的教学刊物,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她善于借助网络这一快捷有效的信息资源,从同行和专家的优秀经验中去体会到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换教学角色;她积极参加教学研讨课,经常性的与学校领导沟通,同代课教师交流,向年长的教师请教,总结消化吸收教研知识,转接形成富有实际意义和鲜明特色的教研成果论文。论文《让每个孩子都能摘到桃子吃》分别在县,市获奖,在教师报上发表。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她善学善用、善作善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她坚决贯彻因材施教、因生施法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差异发展”,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她既注重形式的多样,又关心内容的落实,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们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在兴趣培养方面,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负韶华 全心经营育人事业与情怀
担任初三班主任十年来,她深知教育过程是创造性很强,又极富挑战性的,只懂教书不会育人,一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学过程也不会取得好的结果。
她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无论课上课下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影响学生。她要求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自己每天不仅严格遵守上下班的时间,而且总是早来晚走;她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自己从来都是身体力行,不怕苦累;她强调学生要养成预习习惯,自己坚持每天认真备课、书写教案、批改作业,甚至和学生一起写作文。
作为班主任,她一直把思想工作当作班级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微信群等载体,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吃苦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入情、入理、入心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共鸣,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潜能,激发斗志。
她一直坚持因材施教,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良方”,尤其是对学困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的爱。对学困生,她每天与其谈心、交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不凡之处,鼓励而不批评、耐心而不急躁、坚持而不撒手,千方百计促其进步。因为她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每一滴水都有存在的价值。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多次进行经验交流,承担班主任示范课,教育叙事《以真诚唤起的爱》《孩子,你让我感动!》《孩子,走进你才懂你》深受好评。
不辞辛苦 全情演绎职业责任与担当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身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专业优势,采取方式关心、关爱、帮扶贫困学生,充分发挥教师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与担当。
吴同学,是秦苗的学生,也是她的精准扶贫对象。为了真正帮助到吴同学,秦苗利用教育“三扶”(即扶志向、扶学业、扶生活),为其付出了大量的爱心和精力。
为引导吴同学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白学习知识是改变人生的最好的途径,使其有志于学习。秦苗多次到吴同学家中进行家访,与其家庭成员沟通,传达正确的思想,为吴同学的成长成才提供家校合力。对于吴同学的任何表现,秦苗都会在第一时间了解详情,尽心地指导帮助他。
为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精神,升华其灵魂,让其精神先富有起来,使其有智于学习。秦苗自费买了《中外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孝经》等课外书送给吴同学,勉励其坚定理想抱负,专心学业目标;课堂上,秦苗有意识地提问,检查吴同学理解领悟效果;课外之余,经常性的给吴同学补课,共同讨论学业疑难点。
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其有感于学习。看到吴同学的书包破了,秦苗二话没说就给孩子买了新书包;看到吴同学没吃早点,秦苗就把自己的早点给了……看着吴同学的成绩,秦苗是满满的欣慰,她说:“乡村孩子的教育跟城里的孩子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老师,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哪怕只有1%的改变,我们也要全力以赴。”
她对待吴同学是这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真情投入,用爱心去温暖和包容每一位学生。学生病了,会牵动着她的心;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她会为之雀跃;学生若有一点点失误,她又有多少痛惜。她用细腻柔情架起了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她用心血汗水去浇注祖国的花朵,她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这个称号。
责任编辑: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