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藏在名画里的中国》:让公众看懂传世名画

日期:2019-09-23 15:43:09        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

  由中国画报出版社主办的“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新书分享会,近日在北京国际书展主会场成功举办。

  中国传世名画有多少流失海外?迄今能被国内读者见到的中国名画有多少?普通公众又如何读懂这些名画及背后的诗文佳作?这是许多读者的三大疑问,也是“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向国内读者传递的核心价值。

  每次遇到读者的亲切询问,本书主编薛晓源总是说,第一个问题不好回答——两次鸦片战争降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战争与灾难接踵而至;直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和灾难。这百年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很多名画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国外机构收藏。第二个问题没有具体数字,可以用“浩如烟海”四个字来概括——援引《石渠宝笈》的记载:从乾隆到嘉庆, 历时七十多年才完成三编,总计 255 册,收书画家 863 人,作品 7757 件,悉为中国书画之精品。

  如何让普通公众也能看到、看懂传世名画?如何用一本书“打破中国绘画、诗文、哲学的界限”?“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用“三藏”解决了上述问题:所谓“三藏”,皇家珍藏,王公自玩,秘不示人,此为“一藏”;国外内藏,害怕追索羞于见人,此为“二藏”;名画珍稀,自行隐匿,难于见人,此为“三藏”。珍藏者,自我赏玩,传阅于宫廷密室、王公将相之间,常人自是难睹真容;内藏者,或盗或抢,或骗或买,内心发虚,自然避光,世人当是难见其芳姿;珍稀者,多是绘画中孤品,特别是常见的草木山水等科,与中国古典诗文融合的人物绘画更是少见。

  这些随着“国宝回流”的古画出版价值何在?对国内普通读者的价值何在?除了“难得一见”的文物价值,对它们的精神解读和文化解读,才是国人与公众最该面对、也是出版人在重新审视、开发传统文化中最该重视的“精神归宿”。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鼠须笔,蚕茧纸,永和九年的那束阳光,“暮春之初”的那个片刻,被唐人演绎出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宋人有李龙眠的《兰亭修契图》,元代有钱选《兰亭集贤图》,明代更是有文征明、仇英、陈老莲等方家反复题咏为《兰亭》诗画卷……而这些演绎作品,不断成为医治千古中国人的精神药方。中国的“风景”,是因为“人”才成为风景;中国的“名胜”,无一不得益于文化的“加持”,而得以永生。一言以蔽之,“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系列在“国宝回流”与“诗画合一”的双重视角下,重新审视与开发传统文化的最大魅力,在于“发古人之幽思,慨千年之叹”。

  除此之外,“中西合璧”的好设计也成为“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的一大亮点。整套书装帧考究,工艺精美,由2018“最美图书奖”获得者潘焰荣先生亲自操刀,采用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棉绒宣纸作为护封,分别印有我国古代名作《诸葛亮像》《仿夏永吕洞宾过岳阳楼册页》《桃源仙境图》《三顾草庐》等。护封第一层,致敬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设计风格,以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朗香教堂为典范,矩形刀版模切,表达“藏”的概念,双侧折叠透出“名画玄机之藏”,黄金分割版式,中西合璧,给读者带来最舒适的阅读体验。

 

责任编辑:孙佩婷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