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还须回归日常生活 - 家庭教育大家谈 - 新西部教育网

劳动教育还须回归日常生活

日期:2019-05-22 21:58:36            浏览量:

       家庭是孩子终身的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重点针对长期以来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问题,换脑筋、换思路、换办法,改环境、改途径、改习惯,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没有家庭的配合,劳动教育的链条是不完整的。落实劳动教育,家庭生活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唤醒家长意识,重新认识劳动的重要价值。

       劳动有很多功能,可以立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对于学生的智力、身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都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劳动过程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要细心观察,要思考如何把事做好,要动手实践操作,劳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全面刺激学生的手、眼、脑协调发展的过程。在劳动中,学生学到一定的技能技巧,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会看到自己的实力,能体验到成功和价值,能感知认识世界。这就是一个增智、增能、增自信的过程。

       其次,劳动还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执着、坚韧,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有过劳动体验的孩子,了解劳动的艰辛,更懂得珍惜,遇事更能替他人着想,更容易养成勤俭、节约、朴实、善良、有爱心、爱护公物等良好品质。

      哈佛大学在长达20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是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专家指出,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劳动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奠基教育,父母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越有担当,越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的一切。我们应该唤醒家长的意识,让家长从内心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具有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引导家长反思,正视劳动缺失的家庭原因。

       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一环,现在却被社会严重忽视。在家庭中,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做。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代替学生背着书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学校里,也常常可以看到包揽代替学生完成学校值日打扫任务的家长。一些初高中寄宿学校,常见男女生寝室垃圾乱扔、脏衣服成堆,甚至臭气冲鼻。大学生们把脏衣服打包快递回家的新闻也时有报道。

       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劳动教育在家庭中被弱化、在学校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学生爱不爱劳动、会不会劳动不重要,考出好分数、考上好学校才是教师和学校的荣誉和功劳。这直接影响了未成年人对于劳动的价值取向。

       在不少家长的心里,学习永远放在第一位,认为有好成绩才会有好前途。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孩子学的东西多,玩的时间少,怎么忍心让他做家务呢?”“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家长以“爱的名义”“学习的名义”剥夺了孩子参与劳动锻炼的各种机会。还有的家长把劳动作为惩戒孩子犯错的一种手段,让孩子产生劳动不光荣的认识,甚至反感和抵触劳动,直接导致孩子在劳动认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情感、劳动品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和偏差。

      家校社区联动,让劳动教育回归日常生活。

       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及全社会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营造浓厚的“劳动最光荣”的社会大氛围。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劳动实践基地,丰富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倡导社区、青少年教育机构组织亲子家庭,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义工活动,让学生经常参与体验社区义务劳动及社会生产活动。

       学校层面,需要认真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程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家校合育的重要研究课题,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变成中小学生的一种习惯。家长学校要开设劳动教育方面的宣讲培训,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推动家长把日常生活中劳动锻炼的机会还给孩子。

       学校应经常创设一些校园劳动、社区志愿服务等锻炼机会,定期组织一些家务劳动竞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布置一些扫地、整理、洗碗、洗衣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确导向,鼓励学生勤于劳动,热爱劳动,持之以恒,强化家长和学生的劳动意识。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坚持以家庭为主阵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孩子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真正实现“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黄建军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李心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