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听爸妈说“宝贝,加油” 最不爱听“不准看电视不准玩”
“这道题讲了这么多次,你都还不会?”“你看看你们班上的同学,人家好乖。”“没做完这个,不准出去玩……”这一幕幕,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日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小学在全校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场关于“我和爸爸妈妈聊聊天”的问卷调查,共收到3942份有效问卷,问题包括“你最喜欢/最不喜欢爸爸妈妈说的哪些话?”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天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多玩一会”不出意料进入孩子最喜欢听的话前三甲。
聊天时间
学校调查近4000名学生 仅有7%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时
这段时间,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的老师们都利用业余时间忙着收集一份问卷调查,主题叫《你怎样和爸爸妈妈聊天》。这份问卷调查看起来和学习没有太多关系,问题有六个,也简单:你和爸爸妈妈在哪儿聊天?一般一天聊多久呢?聊天的内容是什么呢?你们聊天起冲突的原因有哪些?你最喜欢听爸爸妈妈对你说哪些话?你最不喜欢听爸爸妈妈对你说哪些话呢?
问卷发下去,共收回3942份有效问卷,在整理结果时候,问卷调查的数据,有许多在老师的意料中,但也有数据让老师也感到意外。在老师意料之中的是“你和爸爸妈妈在哪儿聊天”的数据,在问卷中,有70.20%的学生选择了在家里吃饭时,做作业及睡觉前;15.33%学生选择了“在上下学路上聊天”;还有孩子选择在车上、公园里。不过,还有54名孩子直接选“只能通过电话和爸爸妈妈聊天”。
在聊天的时间里,34.53%的孩子聊天时间在10分钟左右;27.14%的孩子聊天时间在20分钟左右;31.1%的孩子和父母聊天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时及以上的时间。
聊天内容
聊得最多的是“学习及作业” 和孩子聊“梦想”的父母仅占1.6%
那么眉山的家长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主要聊什么呢?
调查问卷显示,67.86%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学习及作业;其次是行为规范、规矩,占14.18%;聊生活和电视内容的,占13.93%;最让老师感慨的是,会和孩子聊关于“梦想”的话题的爸爸妈妈,仅占1.6%。同时,调查问卷也发现,孩子与父母聊天过程中,起冲突、不愉快最多的原因,也是学习,占43.33%;而占据第二位的是“看电视、玩手机”,占据19.17%;因为行为规范、调皮和父母闹得不开心的,占14.39%。
该校多位老师分析,在许多学校和家庭中,孩子的学习,都是排在第一位的。网络上因辅导孩子做作业导致父母暴怒、崩溃的案例不少,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学习上孩子和父母容易起冲突。但韩伟杰认为,孩子不是一个学习机器,不能只允许孩子成功不允许失败,也不能要求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选择来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过程,经历、阅历等有时候比学业更重要。
划重点
孩子们最不喜欢听的话 “不准看电视不准玩”排第一
东坡小学的调查问卷,还加进了“你最喜欢听爸爸妈妈和你说什么话?”
数据显示,“不准看电视不准玩”这类命令语成为孩子们最不想听的话,有24.83%的孩子选择;“快去写作业”“动作快点”等催促类话语,排名第二,令24.73%的孩子心生厌恶;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别人家的孩子……”也成为打击孩子的重点语句,有22.14%的孩子不想听父母将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成为孩子最不喜欢听的话第三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许多带有“不”字且带命令性的话语都成为孩子不喜欢的话:“不准看电视、不准玩,不听话,不准吃零食,不要谈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答案中,对“我不爱你”这句话很在意的,几乎是三年级以下、年龄较小的孩子,而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无一人选择此答案。
东坡小学的老师们说,贪玩还是孩子的本性,如何在不压抑孩子喜欢玩耍的本性中将学习、教育融入进去,需要家长在小细节上多下工夫。
要记牢
爱我你就夸夸我 最喜欢的话是鼓励赞扬类
那孩子最喜欢听到爸爸妈妈对自己说哪些话呢?
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是鼓励类,“宝贝,你有进步,加油!”、“你今天表现很好,继续努力”、“我们支持你”这些温暖孩子的话,让33.92%的孩子打了勾。
都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排名第二的,正是玩耍类,有23.02%的孩子最想听到父母说“今天可以看电视、手机,可以多玩一会。”排名第三的,似乎和“陪伴”有关,有17.92%的孩子最想听到父母对自己说的话是“走,带你买玩具;我给你买爱吃的;我们带你一起出去玩。”
当然,对于表扬,孩子们也是乐意听的,有13.99的孩子对“孩子你真听话”、“你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等话语很享受。而喜欢“妈妈爱你”这句话的,只有3.9%,其中七成左右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
家长感悟
给她爱,也给她自主和平等的空间
一开始,有些家长没有把这个问卷调查太放在心上,但孩子们调查问卷的结果一出来,许多家长傻了眼,有些答案完全出乎意料。一些家长看完问卷结果,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在家长日记里写道:原来在儿子心中我们沟通如此少;孩子最受不了“快点,你最烦”这两句话,值得我反省,我需要积极改正。
这些答案,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孩子和爸爸妈妈聊天这一个细节,照出了一个个家庭的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家长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东坡小学二年级八班的杨雨彤的答案,基本都在她爸爸妈妈的意料之中。杨雨彤的妈妈韦益说,除了把杨雨彤当女儿,他们还把杨雨彤当成朋友,平均每天聊天的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聊天的内容除了基本上的作业、衣食住行等,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梦想一样不少。遇到节假日,他们全家会选择外出旅游、交流。就连杨雨彤爸爸和校友们外出打篮球,韦益也把杨雨彤带上,让杨雨彤发出惊叹:哇,原来爸爸打篮球的样子这么帅。“我们家里,给了她爱,也有自主和平等的空间。”韦益说。
韦益的朋友圈里转发有这样一段话:“没有生我的时候,你只是个女孩子;生了我之后,你才是妈妈。我今年8岁了,你当妈妈8年,所以你也8岁了。8岁的妈妈,还是小孩子,肯定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就像8岁的我,也总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8岁的妈妈和8岁的我都不够好,所以要相互原谅。”
不过,杨雨彤也给韦益提出了意见:“妈妈你对我的照顾非常好,但能不能别动不动就生气,你生气的时候就像狮子,能温柔点吗?妈妈我爱你,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韦益深以为然。
专家观点
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观点
父母改掉“不”字开头的“禁止”命令
虽然许多答案出乎家长意料,甚至让一些家长有挫败感,但家长们也并非没有收获,许多家长都在家长日记里纷纷致谢老师,表示发放的问卷调查让自己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5月13日,儿童工作独立顾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专家智库专家杨海宇获知此事后,在为眉山市东坡小学点赞的同时,他也表示,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是童年应有之义。
杨海宇说,儿童不是思想不成熟,能力不足的人,儿童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能力,并且与自己周遭的人,包括家长、教师、社区、学校等人与机构随时发生着互动与交流关系。
在杨海宇看来,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了解他/她的心声与思想,和儿童的交流互动,也是这样。倾听儿童的心声,从儿童的视角来看成长、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这是极有建设意义的创新举措。杨海宇认为,视儿童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人格、行为特点和权益的个体,应该是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儿童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杨海宇说,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规划出一定时间,力争每天能够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交流的话题可以不仅仅限于学习的知识部分,还应该了解孩子一天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所有涉及儿童切身利益的各项生活和社会事务中首先倾听儿童的看法和意见,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儿童合作进行回应。这样,不但能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还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家庭和社会心理支持,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家长和教师需要转变沟通的方式,从一味的“严格”要求与指正的态度向积极认同、发现与鼓励支持态度进行转变。
“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自信、乐观、开朗、好奇、好学而富有韧性的人,那我们就需要把日常与儿童交流和互动中的‘不’字开头的‘禁止’命令给改掉。”杨海宇说,当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时,家长需要以非评判的态度去聆听,以包容的态度去了解并与孩子一起探寻后面的可能,并且和孩子学会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来面对差异和可能的冲突。只有家长改变了以禁止和打压为习惯的态度,亲子关系,乃至师生关系,才能有根本上的改善。杨海宇说,还有一点需要重视的是,需要以平等和尊重的精神去对待孩子。
东坡小学校长熊玉平的建议中,也有“平等”等字样。她说,在聊天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等,什么叫对等呢?举了一个例子:大家沟通的内容是孩子们喜欢听,愿意接受的。“如果没有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不可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怎么知道孩子的心里面到底是怎样想的呢?”熊玉平表示,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多些鼓励少些责备,因为咱们的孩子,也是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