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 社会也有责任 - 深度报道 - 新西部教育网

17岁少年跳桥 社会也有责任

日期:2019-05-05 16:28:56        来源:光明网    浏览量:

    上海的一位17岁少年在与母亲争吵中从高架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几分钟前还愤怒到失控的母亲,由此余生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悔恨。网上的评论呼啸而起并纷纷站队,一部分人指责母亲的情感暴力将孩子逼到了绝境,一部分人认为孩子被宠坏了,是任性、不负责任。我也是一名17岁的在校高二学生,那一瞬间发生的悲剧对我这个同龄人尤为震撼。然而,在痛惜和追究“谁的错”之余,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不幸事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即我们的社会还缺乏对个体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的认知和渠道。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样的谚语虽让我们对人生挫折有基本的预期,但当真正遇到人生的至暗时刻,却很难有实际指导作用。同学矛盾、家庭争端、失恋、失去亲人、失业、理想落空等等,让人们陷入一时绝望的境地。这时我们听到的规劲又常是“忍一忍”“熬一熬”就过去了,“别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这种被动的态度让负面情绪像山洪一样蓄积,并可能在极端时刻决堤泛滥。更多的人把挫折怪罪在某个人或某件事上,转化成了对自己、对他人甚至是对社会的愤怒和仇恨。我们不知道那位不幸的少年在学校里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学校有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他可去求助;那位暴怒的母亲有没有想到或有没有渠道去寻求帮助,了解极端情绪的危害性,学习如何管理愤怒情绪。情绪管理、心理疏导是有方法、有技术可循的。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也需要科学管理、锻炼和疏导。一个人在感到痛苦无法排解时求助于专业人士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更不是暴露自己的“懦弱无能”,正相反,它反映了一个人能客观面对自己和他人。

  当一个人在万念俱灰或情急之下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时,才有人喊出“这世上还是有人在爱你”,恐怕已为时太晚。作为看客,起哄追究“谁的错”显示的只是冷漠和无知。我们的社会应该对个体的情绪管理和心理疏导建立起一个支持系统。这一“安全网”覆盖到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提供专业帮助的可以是医院、心理咨询机构或志愿者。17岁少年跳桥事件让我们明白,不只生理疾病影响人生质量,情绪和心理问题更能伤人甚至夺人性命。成年人如果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感到难以控制情绪和心情,应能像对待身体不适一样,意识到要去找专业人士找解决方法。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更应得到学校、家庭、社区和专业机构对其情绪和心理问题的格外关注和呵护。

  我们常在网上看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感叹“人生实苦,谁又不是在咬牙坚持”。除了一个人咬牙坚持,这个社会还可以拉起一道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安全网,让个体在愤怒滋生、绝望蔓延之前能知道:我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特例,它是可以解决的。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和求助渠道,通过平时的情绪管理给人生不堪承受之重减负,才能减少和避免因一时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悲剧。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