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吕舟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维护亚洲文明多样性”分论坛,就“开放包容与交流互鉴”议题作了交流发言。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会带来创造性的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亚洲文化交流很重要的一点。”吕舟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结点的中国福建泉州为例指出,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时期,这里汇聚了印度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不同文化,这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在碰撞、交融中实现了新的创新发展。
吕舟发现,在南亚丝绸之路上进行的佛教传播,从尼泊尔、阿富汗再到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楼阁符号相融合,带来了建筑上特有的现象,既经历了中国文化的本土化过程,又保留了佛教文化的标志性特征。这种现象在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给日本建筑带来的改变上,也有明显体现。
“在亚洲文化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交流对话的创新。伴随着瓷器和丝绸在丝绸之路的传播,沿线国家出现很多瓷器和丝绸的作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的生活方式。”吕舟认为,文化不仅要保护,创新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