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杨凌实践 - 资讯 - 新西部教育网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杨凌实践

日期:2019-12-04 15:24:43        来源:陕西日报    浏览量:

  中央电化教育馆及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观杨凌高新小学“七色光评价系统”。

  

  学生们用“IRS”反馈器抢答老师提问。

 

 

  学生们正在上“机器人”搭建课。

 

 

  学生们在上书法课。

  本报记者 程刚 见习记者 任莘鑫

  11月8日至10日,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陕西省教育信息管理中心、杨凌示范区教育局承办的以“面向教育现代化2035——技术变革与教育创新”为主题的陕西省首届教育信息化创新大会在杨凌示范区举行。本届大会集中展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应用、新成果、新亮点、新技术。

  在本次大会展出的校园信息化典型案例中,杨凌高新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智慧教育与多元评价”,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11月9日,全国各地百所名校校长、专家及基础教育界工作者500余人来到杨凌高新小学,实地参观了学校多项“智慧校园”创新实践成果,大家对该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一致好评。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教育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区域办学综合水平的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实践,经过近5年的探索,建设了一批以杨凌高新小学为代表的“智慧校园”,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研、学生评价系统,充分激发了教育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智慧校园”的初步建成,为区域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杨凌示范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智慧课堂”构建教育新生态

  “同学们,在刚刚播放的微视频《贝琳达的芭蕾梦》中,贝琳达最吸引你的是哪一点?”11月12日下午,记者在杨凌高新小学的录播教室看到,语文老师李瑛轻点教学大屏幕,让学生们思考回答。随后,全班学生纷纷举起反馈器,在前后不到10秒的时间内,所有学生的回答结果就清晰地呈现在大屏幕上。

  据了解,这套“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系统,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透明化,在“一对多”的传统课堂上,利用一台触摸式多媒体机、一部手机、6台平板电脑以及45个“IRS”反馈器,实现了“一对一”精准教学,不仅构建起高效的互动课堂模式,还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这套教学互动系统很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通过‘IRS’反馈器、平板电脑与学生进行互动,还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李瑛说。

  自2015年以来,“智慧课堂”便陆续进入杨凌示范区各中小学。在这些学校中,杨凌高新小学紧抓机遇,按高标准、严要求将“智慧课堂”纳入学校发展计划,担当“智慧教育”的“先锋官”。

  “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研、管理、学生评价等融合,从2015年9月一个年级的初步尝试到2017年的全校覆盖,探索形成了‘智慧校园’建设雏形。”据杨凌高新小学副校长史晶介绍,在该校投入使用的“AI智慧教育系统”,可以在课堂上自动生成多媒体影片,并且全程记录师生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授课实录,实现了课前检测、课中反馈、课后补救的全程对接教学模式。另外一个便是通过特定IP地址,实现了与全国乃至世界智慧联盟学校进行远程互动,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名校+”“名师+”,对帮扶学校远程授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助推教育均衡化发展。

  “在‘智慧课堂’中,学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史晶告诉记者。

  “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您好,请出示您的阳光卡……”在杨凌高新小学专门针对学生开设的“阳光银行”“七色光超市”里,“小小银行管理员”“小小售货员”面带微笑,自信地接待着前来采购的“小顾客”。

  近年来,随着杨凌高新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成熟,学校在多个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在全省率先构建起的“七色光评价系统”,就是该校最具代表性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该评价系统由学校自主研发,以虚拟的“阳光银行”“七色光超市”为主要载体,将学生在美德、博学、创新、体育、艺术、劳动、环保7个方面的表现情况,以7种颜色的“阳光币”作为奖励和评价学生的依据,从而实现精准采集学生各个方面的评价信息,并在每学期末形成一份评价信息报告,让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于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同时也为家长和学校有效实施家校共育,提供了翔实有效的参考依据。此外,杨凌高新小学还依托信息技术,开发了3D设计与打印、创意立体美术、机器人等多门课程,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主选课。

  2019年4月,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活动中,杨凌高新小学的特色课作品“五谷画”,吸引了许多参会嘉宾的驻足观赏,这个用“五谷”展现杨凌魅力的学生艺术作品,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一等奖。

  让学生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那么教师则是教育改革中的“推进者”。

  为了锻造专业化的教师人才队伍,杨凌高新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教研的融合发展,应用AI人工智能与教学行为分析大数据,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教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通过自我认知与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长期的‘智慧教研’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丰富的校本课纲,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另一方面以此为依据,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快速掌握教法应用,提高教学水平。”史晶说,自2015年9月以来,学校先后有3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10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2018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两项陕西省课题,“智慧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也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秀课题。

  “强化目标”

  杨凌教育迈上发展新征程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如池鱼入海,迸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积极推行“智慧课堂”特色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杨凌示范区全面落地实施,建设了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教育信息化装备相融合的学习新环境,并取得显著成效。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从顶层设计、资金保障等多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每年单列1000万元基础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中小学校发展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智慧教育”工程已硕果累累:全区已实现43所校园网络宽带全覆盖,建成“智慧校园”14所,投用“智慧教室”106间,开通“智慧课堂”20M光纤独享教室216间。“杨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整合并接入国家数字平台中,智慧教育区域建设案例作为全国六个单位之一获教育部表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成为凸显杨凌示范区教育软实力的一张“新名片”。

  本稿照片由本报通讯员 杨勇提供



 

责任编辑:米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