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近日落下了帷幕。
通过世界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青春风采,而世界大运会的影响力也将从竞技场延伸至年青一代的人生赛场。“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这是参加世界大运会的一个特别收获。”获得两枚跳水金牌的刘成铭如是说。“通过体育训练,我学会了坚持不懈、积极向上、不惧困难,这些将给我未来的人生带来无尽的正能量。”获得女子双人10米台冠军的吴椒感叹道。
“今日之星明日领袖”是国际大体联的一句格言。此次世界大运会国际大体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大体联主席奥列格·马迪钦再次强调:“学生是国家发展变化的主角。大运会不仅仅是体育比赛,它将世界上未来的领军人物聚集在了一起,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为助力“今日之星”成为“明日领袖”,国际大体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教育措施:在夏季大运动会期间举办体育与学生发展世界大会,在冬季大运动会期间举办创新、教育与体育世界大会,每双数年(非世界大运会年)夏季举办大学体育论坛,在大运会和大学体育论坛期间举办青年领导力培训,根据需求不定期举办运动教育高峰论坛。此外,大运会还设置青年研究者奖、研究生奖学金,推进国际大学体育日、国际大体联—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合作项目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大学对学生们说:“再过30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你们正好是国家的骨干和栋梁。”
助力“今日之星”成为“明日领袖”,大学体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体育奠德育之基,可以提升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磨炼意志品质、培育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以体育之魂锤炼学生坚韧勇敢,收获健康品格;体育奠智育之基,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使大脑得到恢复和休息,培养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以体育之慧启迪学生认知世界,塑造健全人格;体育奠美育之基,可以塑造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培养审美情趣,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体育之美感染学生为人处世,拥有健美“性格”;体育奠劳动教育之基,可以增强身体活动能力,提高动作准确性和协调性等,以体育之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收获强健体格。
助力“今日之星”成为“明日领袖”需要在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中“体教融合”。
2012年,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古巴等十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的调研发现:从时间上保证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是这些国家的一致做法。学生运动员完全纳入学生管理,其身份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不管是何性质的青少年运动员,都需要达到国家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才能够取得相应学校的毕业文凭,没有一个国家降低对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要求;学生运动员必须通过参加正常的文化学习获得学位,找到工作,以此谋生。
此次世界大运会上带领墨西哥跳水队获得4金的中国援墨教练马进告诉我们:“墨西哥非常注重运动员的学习,都是系统上课,比赛时会协调减少课程或者请老师进行特殊辅导。有系统学习的运动员,接受能力会强一些,考虑问题也会更加全面。”
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非常看重运动成绩。运动成绩好,有可能通过单招进入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习,有可能通过高水平运动队进入高校其他非体育专业学习,有可能免试进入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有可能减免一些课程的学习,还有可能单独编班学习或单独生活。如此做的结果是,运动员有文凭无水平,“拿着专业文凭不敢找专业工作”的现象经常发生,“学生运动员”未能有机融入到学生之中。
在历次世界大运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大运村设置的交流区和大运村举办的各种讲座等文化交流活动中,很少见到我国运动员的身影,他们的生活局限在场馆和驻地之间。在聚焦比赛之余,他们也并未有太多机会了解和认识当地文化,而由于语言不畅等原因,我国选手和其他国家选手之间的交流大多流于表面。
由此可见,在助力“今日之星”成为“明日领袖”的培养中,需要加强专业学习和运动训练的有机结合,需要引导大学生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只有在专业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双重任务中,自强不息、心无旁骛,学好文韬武略,才能报效祖国和人民。
(作者:钟秉枢,系首都体育学院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22日第3版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