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编程 面向未来“玩真的”
编程是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之一。
3月2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新教科书审定结果,要求从明年4月起,将编程作为必修内容加入小学算术和理科教科书中。按计划,日本文部科学省规定到2020年小学必须确保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编程体验学习机会,到2021年初中必须提供计算机编程课程内容,根据学生个性需求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增进学生对计算机、大数据等的理解。
即便如此,日本东洋大学信息合作专业的坂村健院长对未来形势仍表示担忧:“现在日本虽然把编程列为了小学必修内容,但是和国外的教育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把编程专门列为一门学科并不断充实内容,日本还会在世界上落后。”
这可能并非危言耸听。
在英国,从2014年起,政府在5-16岁学生的义务教育中加入了编程教育;在美国,2015年,政府提出计划10年普及中小学生编程教育,并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在芬兰,2016年8月开始实施新的《国家核心课程大纲》,首次将编程纳入小学教学大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编程;在澳大利亚,2016年正式将编程引入全国必修课程;在韩国,教育部规定从2018年起将编程纳入小学正规必修课程……
通过使用新工具,将孩子们带入编程世界,也已成为各国普遍的做法。
新加坡就是个典型。2014年,新加坡教育部开始在一些中小学展开“Code For Fun (编码乐)”计划,以小学至高中生为对象,鼓励他们学习编码和“计算思维”等,通过趣味方式,培养未来的科技人才。2016年,新加坡政府对外宣布,在未来20年内,要把新加坡变成智慧国,配合这一愿景,多所中小学推出编程学习项目。2017年,新加坡全面推动少儿编程教育,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考试科目。
在推出“编码乐”计划时,新加坡有关人士提到,学习“计算思维”等对孩子们是一种挑战,但是一些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上手,不但富有教育意义,而且非常有趣,这其中就包括“Scratch”(一种简易编程工具)等。
值得重视的是,发达国家少儿编程教育普遍起步较早。如今,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少儿编程行业。
编程课逐步进入中国校园
2018年江苏、天津、北京等地的高考数学考卷中,都明确出现了编程相关的题目。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教育界对编程的重视与日俱增。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课程设为基础课程,单独列出课程标准。在这份标准中,至少17页明确提及“编程”。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