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社团“爱心青年帮”在科技小屋与山区学生进行科学互动游戏(记者 刘强 摄)
“这只小鸟为什么可以一直在喝水?”
2017年3月拍摄的这张照片中,面对孩子们的提问,身着蓝色制服的西安邮电大学研二学生杨锐正手举一个带有磁悬浮装置的小鸟,向孩子们解密。
2016年起,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社团“爱心青年帮”联合团省委、省科技厅等部门发起科技小屋公益项目,充分发挥高校、政府、社会力量,旨在让乡村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科学教育。杨锐就是其中的一名爱心志愿者。
“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村上小学搭建起科技小屋。”如今已成为延安大学教师的杨锐说,在科技小屋,志愿者为孩子们演示磁铁、弹簧测力计、动力小车,讲述万花筒、望远镜、无人机等科学器材的使用原理,让他们通过这些科学器材直观地感受到科学的存在。
“我们理解的乡村教育扶贫,就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科技小屋项目负责人刘洋看来,志不强者智不达,希望科技小屋能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科学之窗。
“科技小屋虽小,但五脏俱全。”西安邮电大学团委书记李涛表示,这一项目不仅助力教育扶贫工作,同时力求在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做好志愿者常态化支教、乡村科学课老师培训和远程教学对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山区科普教育难的问题。
截至目前,16所科技小屋覆盖全省9个地级市,为2万余名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走进科学打开了大门。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