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时网络视频互动课堂,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小学三年级学生玛尔马尔·木拉力与远在数公里外的同级乡村小学生正在课堂上互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同县域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即便再远,也能让乡村教师和小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分享更多的知识,也让乡村孩子们看得更远。
“西部农村小学信息化”暨“智能村小——教育公平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智能村小)项目9月18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举行现场交流会,来自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青海省囊谦县、新疆吉木乃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就“智能村小‘一师两课堂’”项目实施4年来进行相关经验交流。
“一师两课堂”借助信息化手段,把优质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实时的网络视频互动课堂,使远在数公里之外的村级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进行同步授课,使两方学生一起参与课堂互动、一起回答老师的提问。
吉木乃县于2017年2月率先加入“智能村小”试点项目,项目实施2年多来,当地基层教育工作者深感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基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经验、课程研发、电子备课等方面的提升和帮助。同时,远离城镇的小学生们通过“一师两课堂”在学习成绩、认知能力等方面也有较大提升。
[同期]新疆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牧业寄宿小学 教师 赵燕芬
其实整体感觉还不错,因为刚刚开始接的时候,这个班的程度要比我们班的程度稍微弱一些,然后经过这一个多学期了吧,算是, 这样的磨合来说, 现在基本上两个班的孩子程度是差不多的,而且我也慢慢的发现了两个班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互补互相学习。
[同期]新疆吉木乃县拉斯特牧业寄宿学校 学生 阿依达娜
那边的老师给我们很多的学习方式,也跟他们那边的老师同学跟他们交流学习方式,跟那边的学生们交朋友。
[解说]2019年3月,吉木乃县教育局全面启用53套“智能村小”安装的“一师两课堂”直播互动课堂设备。项目覆盖该县10所小学,53个班级,受益学生900余人,参与教师682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主题班日等课程。
就职于吉木乃县教育局远程教育办公室的王帅曾是距离县城60公里之外的一所乡镇小学教师,他深有感受地告诉记者,“一师两课堂”使教育的均衡性、互动性、多效性得以体现。
[同期]新疆吉木乃县教育局远程教育办公室 负责人 王帅
在乡里面教学的老师,他可能说乡里的学生和县城的学生,他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些老教师,通过在“一师两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乡里的学生和县城的学生的区别,对这个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使老师也能够快速成长。
[解说]“西部农村小学信息化”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5年发起,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教学点与城镇小学间实现教育均衡。
据2017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十六万七千所小学,其中乡村小学九万六千所,乡村教学点九万余所。
[同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副秘书长 陈国堂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的这个提升,更多的这套系统,实际上它可以给我们的这个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这个交流的这么一个平台,学生使用是一个主体,我们的教师积极的利用这个平台,大家互相交流、备课、模课,我觉得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一个初衷的一个很好的这个回报。
[解说]陈国堂介绍,4年来,“西部农村小学信息化”项目在贵州、青海、新疆等地试点后,初见成效,成绩明显。信息化技术手段使西部农村区域的老师和学生们视野更加开阔。未来,“一师两课堂”将引入更多元、更先进的教学资源,增加项目的受益人数,整体提升农村小学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远在农牧区的孩子们也可以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