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语迟’。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鼓励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
这份对待孩子的等待、期待、疼爱、欣赏就是赏识,就是赞美。
孩子需要赞赏。我们的学校,也需要赞赏教育,需要赞赏教学和赞赏课堂。
赞赏教育:通过赞赏积极正向地评价学生
赞美的作用妙不可言,世间人人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教学中,赞赏教育不能缺位。
什么是赞赏教育?每个孩子都有积极向上的渴求,赞赏教育就是唤醒这一渴求的途径,是一种期待成长、等待生成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尊重个性、理解生长的科学态度,也是和谐师生关系、让师生教学相长的有效方法。
赞赏教育运用好了,能够引导广大教师、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学会表达对他们的表扬、赞美、赏识和爱。
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以适恰的尊重、理解、鼓励、认可、赏识,进而为学生提供成长平台,给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出错纠错的时空。
当然,赞赏教育不是单纯地表扬、鼓励,而是积极、正向地看待、评价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赞赏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在学生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引导、激励和赞美,学生能够达到应该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这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域。“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需要是“尊重”和“爱”。马斯洛认为,这些“尊重”和“爱”得到满足后,能够激发人的自信、激情,使人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作为教育者,应自觉运用这些理论,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自尊和发展动机。
不仅如此,推行赞赏教育还能够引导师生教学相长,互为表现、适应和匹配,发掘各自内心的向上动力,调动内在的非智力积极因素,不断地超越、突破自己,提高学习能力,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和谐教学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