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盘旋,每过一个弯道,平措扎西的身子都会因为惯性30-45度倾斜。对于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而言,长时间的山路颠簸显然会带来身体不适,但平措扎西似乎毫无倦意,他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琢磨着接下来长达10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将如何度过。
飞机对于平措扎西来说依然比较陌生,尽管早年出远门去北京坐过一次,但那已经是近20年前的事了——转变从去年开始,他申报了马云公益基金会2018年乡村校长计划,并成功成为20名获奖者之一。前前后后,平措扎西飞湖南、飞三亚,俨然成了“空中飞人”。更“离谱”的是,几周前他接到了基金会发来的短信,让他准备飞往以色列,参加获奖者的培训项目。
一位长年坚守在西藏贫困县的小学校长要出国了!这样的新闻在当地无疑引起轰动。有人羡慕,有人不敢相信,还有人吓唬他:以色列可在打仗,你得小心!
“我年纪大了,压力也很大。”平措扎西心里更多的是忐忑:这么大老远去一趟,我到底能给老师、能给学校带来什么?这样的问题,44年来他一直都在问自己。 不妥协的“倔校长” 清晨的西藏洛隆县俄西乡第一小学,群山环抱中静谧如画。7点不到,平措扎西照例第一个打开校门,准备迎接附近的孩子进校。皮肤黝黑的他站在校门口,像一株虬劲的老松,威严而有力。 学生们见到校长,大多会叽叽喳喳地用藏语向他问好,平措扎西也会向孩子们挥挥手,露出微笑。
眼下的俄西乡第一小学是平措扎西的“得意之作”,细细算来,他在这里已经待了19年。干净宽敞的塑胶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孩子在奔跑嬉戏,一排排规整的教学楼里传出琅琅书声,阳光透过葱茏的树木洒在水泥路上,让人忘了这是一所贫困县的乡村学校。而26名教师、533名学生,这样的阵容足以称得上“豪华”。这一点让平措扎西备感自豪:当地适龄儿童几乎没有一个失学的。 在许多乡民的记忆中,以前的俄西乡第一小学与现在相比,简直就没有学校的样子。
“教室、宿舍全都是年久失修的土房,一圈围墙全倒了,牦牛在学校进进出出,每逢下雨教室就漏水、操场上全是泥巴。”平措扎西回忆起19年前初来学校的境况依旧记忆犹新,尤其让他难受的是,这里的老师整天以喝酒打牌为乐,根本无心从事教学工作。而未谙世事的学生以为老师本就如此,根本不会大惊小怪。 从未看到因读书产生奇迹的村民也对上学一事不抱信心,因为这所小学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县17所学校排名倒数第一。当年,平措扎西拿到的学生花名册上显示有300多个孩子的名字,但真正入学的仅有132人。平措扎西骑着马翻越好些山头,挨家挨户给家长做工作,希望他们将孩子送到学校,但一心以为“干活才是硬道理”的家长,悄悄把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藏在牛棚里,只同意让家里年幼一些的孩子去上学。
孩子不上学,藏区的现状能改变吗?平措扎西决定先烧“两把火”。
凭着在木工、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方面的手艺,平措扎西带领教师修缮学校各处房屋,他们就地取来土和水,利用暑假、周末、课间,把学校围墙砌好,将教室修葺一新。如今的校园里,他和教师动手制作的花坛、雕塑等随处可见。
“第二把火”指向教师管理,平措扎西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管理办法。喝酒抽烟、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等行为被禁止,一些懒散惯了的教师不以为意:这么多年没人管,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教师严力(化名)学历挺高,教学水平也不错,但因为不满在乡村小学任教,常常与平措扎西制定的规章“顶着干”。每每上早读课时,他就关在房里睡觉;即便来到办公室,也一头倒在沙发上,“万事不关心”。平措扎西多次相劝,严力却听不进去。有一次平措扎西实在忍无可忍,踹开宿舍门扯掉他的被子,两人差点“动起手来”。气急败坏的严力跑到县里告状,说校长准备揍他。县教育局无奈,只好把严力调离学校。
类似的摩擦不少。有教师对学校的工作爱答不理,只关心对自己有利的事儿。平措扎西看不过去,见一次说一次。有人不理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过去了,非给自己树那么多敌干吗? 但平措扎西就是不愿意妥协:拿着国家给的工资,为什么不对孩子、对自己负责?他咬着牙说,当领导就得“三不”:不怕吃亏、不怕吃苦、不怕得罪人。凭着这一股拗劲,慢慢地,学校的风气开始转变。
教师们也逐渐发现,平措扎西虽然严厉,但骨子里却正直。他坚持每天最早到校,每天坚持最晚离开。常年以校为家,只有春节才会回老家看看。没事时他就在学校里转悠,哪儿卫生没做到位,哪儿门窗没关好,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有时候自己觉得很干净了,但他总能找出一些小角落里藏着的垃圾。”学校教学副校长格桑卓玛说,“最脏最累的活扎西校长都是自己争着抢着干。有一年学校种树,因为天气特别干燥,树木严重缺水,他半夜一个人爬起来好几次给树浇水,而且坚持了许多天。”
最让人服气的是学校平房改建楼房时,由于事先设计图没有给学校,挖了地基之后平措扎西才发现有一栋楼位置不正,盖起来必然背光又处于风口。施工队坚持要按图施工,平措扎西一个电话打给县长,县长不同意重挖地基。平措扎西不依不饶,继续给市里领导打电话,几经周折,最终市里给追加27万元,重新按照学校要求改建。
“关系到学校和孩子的利益,这事儿不能松口。”平措扎西冒着得罪人的风险,硬是把压力扛了下来。
行胜于言,平措扎西用一天天的付出赢得了教师的尊重。在办公室交流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的人多了,混时间、喧闹嬉戏、睡觉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