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学一直秉承选文作为教学核心内容,用2-3个课时教学一篇选文后,进入下一篇文章学习。确定性的教学流程、千篇一律的教与学方式,久而久之让学生疲于应付。长此以往,明确的教学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确定性的学习结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让学生进行研讨和深度探究。那么,可否让一部名著作为语文教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否让师生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和研讨一部整本书?这些都是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深切感受作为人类文明标志的那些鸿篇巨制经典名著的思想、情感,以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认识和体验,成为基础教育的难题。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和过程,就很难培养学生超拔的审美趣味、天下为公的高远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语文教育的现实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鞭策着语文课程不断进行改革。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纲,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组织安排了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内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学习任务群之首,承担着独特的价值与功能,贯通必修与选修,贯穿高中三年始终。
而“整本书阅读教学丛书”是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破解当前整本书阅读教学难题的一套力作,也可以说是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颁布以来的代表性成果。这套丛书有三个突出特点。
其一,来自实践的智慧,可给教师们实实在在可资借鉴的启迪。教师余党绪和李煜晖在高中任教多年,十余年前他们就自发开始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一直致力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余党绪以“思辨读写”为引领,开展四大名著教学和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积累了丰富而典型的教学案例。李煜晖采取专题教学方式,以鲁迅作品、传统文化作品为核心阅读材料,开展扎扎实实的行动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曾从事十余年高中语文教学、现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的吴欣歆,近年来同部分省市语文教师、教研员一道,进行整本书阅读混合式教学实践,汇集和整理了大量教学案例。3位教师去粗取精,遴选具体、典型、可操作的个案,增强了可读性并富有启示魅力。
其二,致力于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普适性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为因地制宜、化为己用提供了可能。李煜晖老师对语文专题教学的内涵、类型、教学设计、学习评价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余党绪老师对思辨读写教学的特征、价值和实施策略做了清晰、严谨的论述;吴欣歆老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念、操作范式做了系统的梳理。3位老师都致力于学理探讨,注重普适性和可推广策略与方法,力求避免“教学方法离不开本校学生”“教学实践离不开作者本人”的尴尬和困境。
其三,三本书互为补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既有侧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阐释,又有侧重于具体实施方面的实践案例。“思辨读写”“专题教学”是整本书阅读理念的典型实践展示,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整本书阅读理念的内涵。宏观阐述中有诸多精彩案例,典型实践中洋溢着精到的理念。比照而读,或更有益。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学校现行的课程环境下,尤其是课程管理和学习评价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落地并非易事,还有诸多难题有待破解。例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时间不足问题,教师缺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验以及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问题,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来测量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效果问题,等等。如上种种问题,涉及学校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的诸多方面,需要我们多方面、多层面进行大胆探索、梳理和研讨,以典型个案方式呈现鲜活经验和成果。
(郑国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