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小学拟用“商铺”改教室,家长质疑:孩子的安全和学习如何保障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几年前就购买了自己觉得不错学校的学区房。眼看着入学季就要到了,西安市一些准小学生的家长们却是心急如焚。
最近,有多位家长向央广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称,自己的孩子马上就要在西安市曲江二小上小学一年级了,但校方却称现在学校内没有空余的教室了,今年入学的1300多名学生都将去新校舍就读。家长们说,所谓的新校舍,其实就是一栋三层高的商铺,该建筑紧邻主干道,目前还在改建施工中。家长们质疑,没有这么多教室,为何要招这么多学生?在“商铺”里上学又能否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质疑一:入学人数激增,校方知情为何不做预案
廖女士是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学区内的业主,和同学区内18个小区的准小学生一样,她的孩子可以在今年九月份入读曲江二小。6月底,她收到了市曲江二小发出的入学通知书,但是通知书说报到时间是八月下旬,这个八月下旬把廖女士给难住了:
廖女士:“这个通知书上没有明确的报名时间的,打电话问教育局,到底什么时候开学报到,说一年级就要全部分流。当时还没有说是分流到哪里,说要等通知。”
暑期一过就要开学了,要分流的消息急坏了许多学生家长,一些学生家长到曲江新区管委会询问事情进展。廖女士说,曲江新区管委会给家长的答复是,今年报名的1300名一年级新生校确实无法在曲江二小本部上学,已经安排了新的上学地点,正在装修改造校舍。
曲江新区管委会教育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卫青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年随着周边楼盘的建成入住,曲江二小的学生成倍激增,导致学校无法容纳这么多学生,这也是他们无法预计的。
卫青:“为了妥善的安排孩子们的上学问题,现在我们在学校的周边,离学校非常近的地方找了一个相对来说最适合孩子们上学的一个地方。这个建筑是一个已经建好了的建筑,学校整体的功能部室的配置,我们现在都是用的是最好的。”
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让学生家长信服。
廖女士:“这边16个小区配建了一个小学,以至于人就非常多,而且管委会今年没有提前的预判,没有提前做出方案。去年已经这么多年有很多楼盘都入住了,而且去年5月底他还说就是摸底了。去年已经很严重的情况下,今年肯定只多不少啊。”
对此,昨天深夜,曲江新区外宣办副主任刘东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
刘东:“从去年到今年摸底了,但是摸底只是一个预估,没有办法估计到这么准确。当时我们预估会有六百多不到七百的新生入学的需求量,但是1300多这个量是完全超出我们预期。”
质疑二:新校舍是商铺改造?学生健康如何保障?
至于卫青所安排的新校舍,学生家长们也不认可,家长张先生去实地看过校方安排的新校舍。他说,所谓的新校舍其实是一栋三层高的临街商铺改建而成的。
张先生:“它就是临街商铺,在我们南三环的边上,一个空置的商铺,(学校)就把这个商铺作为分校的校址现在已经开始装修了。就准备让一年级的1300个小孩这个商铺上学。”
不少家长都认为这个校址的环境难以保证孩子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张先生说,他有很多疑问想要弄明白,首要的一点就是噪音怎么防?
张先生:“直接挨着主干道,有噪音、空气污染,根本就不符合一个公办小学的这种选址要求,方方面面的配套都不健全的。”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年纪,需要运动,在家长提供的多张该校址的照片中,记者看到,校舍前方有条一长方形的绿化带,廖女士说,这个位置就是未来操场的位置,校方计划将绿化带拆除,在这里修建操场:
廖女士:绿化带我们算了一下它总长的这个200多米,宽度40米,就这么一个活动区域,可能1300多个孩子站在这个操场上都站满了位置,每个孩子就那么一点点位置。
质疑三:临近入学校舍仍在装修,空气质量是否达标?
家长们担心的第三个问题是,新装修的校舍空气质量能否达标?廖女士说,现在距离开学只有不到两个月了,新校舍还在施工之中,她最担心孩子入学后的健康问题。
廖女士:“到8月25号工期才能赶完,我们娃9月1号,五天晾晒的时间,娃进去之后空气质量肯定很差。要改造为什么不提前去改造它?”
还有家长担心,近两年,校外不法分子伤害学生的事件屡有发生,如果商铺改成的校舍不能做到全封闭管理,在此学习的学生会面临着未知的安全隐患。
对于家长的这些担心,管委会有没有事先的考虑和安排?昨晚(7月6日),曲江新区外宣办副主任刘东说家长们所称的商铺并不准确。
刘东:“商铺这个信息是一个误传,它不是一个商铺,是公共建设配套。”
记者:“这里是可以直接拿来做学校是吗?”
刘东:“应该可以。另外,安全方面,我们的新校址会沿用曲江的教学、安保等惯例,其他的配套服务都会保证同一水准,甚至更高水准来保证这些孩子的安全和就学质量。”
记者:“家长完全不用担心空气质量方面的问题对吗?”
刘东:“空气质量不用担心,我们会选择环保检测单位来进行检测,到时候所有检测材料我们都会提供给家长,让他们完完全全放心把孩子放到这里。”
央广记者:谭朕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