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省首家、全国为数不多的从校级层面全面推进校内专业认证的高校。
为突出学生为中心,落实教师的教学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实践教学水平,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云南农业大学从2017年底全面启动校内专业认证,全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学校目前已有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8、201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019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了解程度、专业总体满意度、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均较2018届毕业生有明显提高;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效果及学生素质能力提升方面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在全面推进校内专业认证的过程中,云南农大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我们一起去看看↓↓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出台《云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评估与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对学校有三届以上毕业生的所有本科专业,一次性规划、分批次推进,自2018年起至2021年,分四批完成全校首轮校内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8个专业的校内认证,第二批18个专业正在开展认证建设。
强化培训,更新理念。从2018年以来,邀请全国知名认证专家到校开展专题培训9场,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专业认证培训6场,学院层面组织认证培训14场,内容涉及专业认证理念、指标解读、自评报告撰写、专业认证工作程序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等,促使广大教师树立“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确保专业认证核心理念贯穿专业建设各环节以及人才培养全过程。
对标国标,规范流程。按工科类专业、非工科类专业分别制定校内专业认证标准。工科类专业校内认证通用标准及补充标准按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执行;没有颁布国家标准的其它专业,通用标准按学校制定的校内专业认证标准执行,补充标准根据各专业领域和行业特色,参照《国家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
学校制定了评建结合的闭环式校内认证工作流程,聘请具有丰富认证经验的高校专家和行业专家担任认证评委,通过专业建设与自评、专家审阅自评报告、函评通过进校现场考查、依据认证报告持续建设及改进、参加国家专业认证等递进环节,不断强化专业建设。
以评促建,强化内涵。围绕办学定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基于成果导向和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修订,邀请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深度参与研究,确立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课程学习效果为目标,分层次立项开展课程建设和教改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着力打造“金课”;建立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自主研发达成度分析评价系统,对必修课程及主要专业选修课程全面推行多元化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教学改进;通过认证专家“把脉”“诊断”,找准专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持续推进“以本为本”的专业内涵建设。
理念引领,助力教改。随着专业认证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技巧、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监控、多媒体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培训,教师主动对课程目标实现途径的教学方式、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学生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考核评价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及改革实践,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课程改革,提升质量。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的知识、能力、素养更加明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显,通过课堂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的改革,更多的学生从“要我学”开始转变为“我要学”,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渐增强,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