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云阳县泥溪镇桐林小学附设幼儿园,孩子们正享用着美味的营养午餐。记者 万难 摄
六月一日,在两江新区金山小学,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小朋友参加跳绳比赛。记者 张锦辉 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重庆如何做到义务教育有保障?7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舒立春。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存在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重庆日报:近年来,在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市教委做了哪些工作?
舒立春: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坚持向贫困学生“输血”,支持贫困区县增强“造血”功能,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94.5%。具体来讲,重庆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采取多项举措,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首先,我市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018年,全市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7.8%,其余学生自主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其次,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同时将流动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读政策,切实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资助等方面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2018年全市妥善安排29.6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全市总学生数的11%、占主城区学生数的24%。再次,认真执行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实施“一人一案”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2018年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3.5%。最后,坚持履行政府控辍保学法定职责,各区县出台“一区(县)一案”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同时,科学规划农村学校布局,严格规范农村学校校点撤并,避免因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交通不便,造成学生上学困难而辍学。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小学辍学率为0.05%,初中辍学率为0.38%,分别比国家规定的小学0.6%、初中1.8%低0.55、1.42个百分点。
第二,全面落实资助政策,让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上学。为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我市严格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国家和地方课程教材及作业本、初中学生教辅材料;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此外,还实施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生活费资助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非寄宿学生在校上学期间免费提供一顿午餐(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天6元、初中每生每天7元)。
第三,加强质量保障,让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培养质量。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鼓励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建立健全市级、区县级、校级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区县域内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优化城乡师资配置,实现区(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截至目前,全市38个区县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国家督导认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存在因贫失学辍学现象。
三大短板制约“义务教育有保障”
重庆日报:目前,我市“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还存在哪些短板?
舒立春: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市“义务教育有保障”主要还存在三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第一,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随迁适龄儿童快速增加,尤其是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位紧张,入学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少、资源闲置,农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处于两难境地。
第二,义务教育扶贫还需进一步精准到位。控辍保学“一人一案”还需进一步细化。由于学生跨区流动、市外就读等原因,实施精准资助还存在薄弱环节。
第三,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步伐还需加快,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全面完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任务
重庆日报:为抓好“义务教育有保障”相关工作,下一步,市教委将从哪些方面再着力?
舒立春:市教委将从三个方面发力,抓好“义务教育有保障”。第一,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今年,我们已经启动了这项工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抓好农村两类学校建设,按标准建设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科学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坚持先建后撤后并,民意为先的原则,防止随意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人为造成学生辍学和生源流失。其二,抓好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教育信息化“三通”要求,完善农村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其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专任教师,落实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建设好教师周转宿舍,抓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保证贫困山区的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第二,精准施策,把教育扶贫政策落细落小落实。首先要细化落实控辍保学举措,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联控联保机制,建设控辍保学信息管理平台,延伸到每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村小和教学点),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全覆盖,全面实时掌握失学辍学儿童少年流动情况。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少年“大家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走访、家访全覆盖,不漏掉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对身体残疾学生,安排随班就读或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重度残疾、无法到校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一人一案”、送教上门服务。
其次,及时准确实施学生资助。近期,我市将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政策落实情况,逐校、逐人、逐项再次进行核查。针对核查情况,对市内就读未享受资助的学生,及时足额兑现资助政策;在市外就读的,由区县教育部门向就读学校或就读地教育行政部门逐一发函,落实资助情况,确保全部资助到位。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数据库信息系统,并在全市推广应用,确保无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利用7-8月招生入学等关键时段,再次全面宣传资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第三,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水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加大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分层分类分片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治理能力,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进一步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
今年以来
主城新增40所公办园 改善89所农村薄弱园
本报讯 (记者 匡丽娜)7月2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市在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采取“新建一批、移交一批、回购一批、改建一批、登记一批”等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今年以来,我市主城区新增公办幼儿园40所,改善农村薄弱幼儿园89所。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摸底排查,并启动治理工作。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有保障”要求,对标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对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学生进行了逐区(县)、逐校、逐人、逐项全面核查;对“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资助政策”情况逐一逐项摸排核实,实现了应助尽助。截至目前,不存在因贫失学辍学情况。
严禁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新增大班额。分类分档提高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年补助金额达到4.48亿元。
持续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扩大资助覆盖面,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城乡低保对象和城乡特困人员免费提供教科书,将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中的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市教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下达资助资金27.02亿元。启动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及设备设施补充购置工作。
记者手记》》
加强农村两类学校建设很关键
匡丽娜
义务教育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也是教育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根基。
近年来,我市通过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入学和资助政策,多措并举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523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已有5180所达到基本办学条件“20项底线要求”,占99.04%。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市义务教育尚存在一些短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城镇学校学位紧张,另一方面乡村教学点学生少,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农村学校撤并处于两难境地等。要改善这种现状,加强农村两类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是关键。
怎么加强?首先,需合理布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确保农村适龄少年儿童能够就近入学;其次,切实改善这两类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这些学校要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同时,要注重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高素质教师为基础,以信息化为纽带,以农村社会大课堂为支撑,打造新型课堂;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办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