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岭山脚下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198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一个偏远落后的山村任教。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家乡和乡亲们,我决心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为贫穷落后的家乡带来生机和希望。这样,我坚定地选择了留在山区,留在大王小学,一待就是37年。
回到山区当教师, 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我想:我小时候学校也是这样,自己从这山区里走出去再回来教书,不是可以能让更多的像自己小时候一样懵懂的孩子走出大山吗?一批批同事调来又调走,一届届学生入学又毕业,我在这个小山村里工作了37年。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热切渴望知识的明眸,我充满了激情:在学校为师生们洗衣、做饭、生火;是语文、数学老师,又是音体美老师;是教师,又是炊事员,有时还得做学生的保姆;伴学生学习,同学生游戏。
回首往事,一幕幕镜头在眼前闪过。1981年7月我高兴地踏入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正途,在苌沟小学教书,当时从家里去学校的路是羊肠小道,翻沟过河,天晴还好,要是遇到雨天,就倒霉了,高腰雨鞋上满都是泥只得手里拿着木棍,走一段路,刮一次泥。就这样一呆5年。1987年组织的需要把我调入大王中心小学任教。我担任学校少队辅导员,学校的出纳员,又是班主任。同志间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王长生校长高兴的说:“我们这个家庭真好,有他这个领头雁为大家保驾护航,你们好好干。”在这里不知不着的呆了8年,8年里我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名师听课等等,使自己由一名教坛新秀很快的成长为全乡的骨干教师。为全乡的教师做示范课,课改经验交流报告教学经验交流等。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年在全乡统考中名列前茅。可悲的是1992年4月,母亲病重,自己末能陪在母亲身边,母亲已经去世了,村里来人到学校告知我时,我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上课,当时胡金劳校长得知此消息后,他催促我你赶快回去,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学生他管着。当我三脚并一步的跑回家时,母亲已经停在方板上,小油灯点燃了,我抱住母亲的死体失声痛哭,泣不成声。妈妈…妈妈..作为女儿,我未能尽到孝心,我悔恨自己。
1994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又被调到山区条件最苦的牛庙小学任教。那儿距中心校6、7里路,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那时的学校破烂不堪,教室土地面坑坑洼洼,房顶上到处都是大洞、小洞,如果遇到天下雨,学生们都要撑起自己的小伞在教室上课。当时学校没有灶房,张坤生校长就在我房子门口用烂泥做了一个小锅台,我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校,为5名老师每人烧一电壶开水,然后再给学生烧水。放学了,为老师们做好饭菜。牛文斌老师说:“亚珍,你是学校里的炊事员,你如果一天不来,老师没饭吃,学生没水喝”。在学校既要当炊事员,又要当老师,(当时的米面油、菜都是老师从各自家里拿的)。在这期间,父亲病重在渭南住院,年幼的两个弟弟在医院照顾,丈夫跑前跑后的在亲戚朋友家借钱,学校里4名老师用自己微薄的100多元工资给我帮忙,为父亲看病,但也未能挽留住我的父亲。没有了父母我悲痛欲绝,剩下两个弟弟怎样生活?……. 在料理完父亲后事的第三天我就忍受着内心巨大的痛楚返回岗位,用紧张的工作驱走内心的悲伤。
37年的教学生涯里有悔恨、有委屈、有欣慰。有悔恨:1988年参加成人自学后,因为当时交通不便,每次去渭南参加考试都得凌晨三四点步行几十里的山路去阳郭赶班车。有一次,孩子病着,我硬是丢下发高烧的孩子和焦急的丈夫上路了。 有委屈:曾因为义务为学困生辅导作业,周六、周日经常以校为家,记得2002年的夏季,全年度麦子在粮站场院晒着,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冲了精光,被父母和邻居辱骂,流下委屈的泪水。
特别是2016年6月我校接到上级扶贫任务以来,自己几乎没有休过假,双休日、寒暑假学校成了自己的家,进村入户,核查信息,帮助贫困户田间劳动、打扫卫生;为建档立卡的学生核查信息,帮生活、帮学习、帮志向成了我的主要任务。记得2017年12月扶贫工作到了关键的时刻,为了确保信息准确,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小康生活,我和学校的全体老师加班加点的入户核查信息。20、21日连续两个晚上都没合眼,整整熬个通宵。第二天6点又到贫困户家送资料。有一次,由于工作的需要我冒着大雨去学生严博家家访,走过一段水泥路后还有一段土路,我和严博手拉着手艰难的行走,回校时严博的奶奶还给了我一个木棍,让我拄着,临到学校,我的裤腿全水了,也看不到鞋的模样,全是泥。
有欣慰:那是当看到学生们的成绩一天天上升时;看到通过努力各项工作得到区局、中心校表彰和奖励时…..为了山里孩子不挑不拣默默奉献。我的学生中,已有30多人先后考入大中专院校就读、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成功走出大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每每有学生来看望我,对我说一声"谢谢您,老师辛苦了"时,我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成就感。
大王地处贫困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前些年,虽则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百,但家庭困难的孩子特别多,每学期都有许多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面临失学。面对这些学生她就及时进行家访,当走进一个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家时,我流泪了。记得01年春季开学,班里有个学生鲁沙,看到别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她哭了。得知此事后,我步行8里来到鲁沙家安慰,随后,我在学校拿出自己微薄工资的130元钱为鲁莎交了学费和书费。平时,我也经常给鲁沙沙同学买一些学习用品等,我也常常将自己女儿的衣服送给鲁沙。看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鲁莎的母亲痛哭了,在我的关爱之下,鲁沙已完成自己的学业,现正在西安一个国营单位上班。当教师以来,我总是关爱着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然而,我的孩子有病,经常得不到母亲的照顾,学习更是顾及不上辅导,至今,孩子一直埋怨我对他关照太少,对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好,听了这话,我愧疚,眼里流泪,心里流血。
37年来,我就牢牢记住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警示和鞭策自己努力勤奋的工作。从2013年以来,我不仅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还负责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教研工作,还指导学校教导处工作。工作中从不迟到、不早退、更没无故旷课。由于自己长时间的的工作,影响身体有病(患有膝盖积水),致使腿疼难以行走,有时手扶着栏杆去教室给学生上课。一次去渭南骨科医院检查,医生说让请假一、两个月在家卧床休息不要动。可自己为了学校的工作从未请一天假,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坚持在校,且常常加班到深夜;自己家虽离学校很近,但仍然坚持吃住在校(周一至周五),孩子常说:“妈,你心中总想的是工作、想的是学校、根本没有我”。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是我的职责。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获得了上级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为了促使山区教师专业成长,促使山区教学质量提高,我一直潜心教学研究和校本研修,并10多年来一直负责乡级教研活动及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课程改革,我积极引导全乡教师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指导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想方设法通过教研活动,促使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了做好乡校教研及校本研修工作,我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了示范引领,我10多次为全乡镇教师做示范课,做专题讲座、在阳郭中心校为全镇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每次都受到大家的好评。从05年至今,我先后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乡教研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校副校长、学校教研室主任等,通过教研和校本研修使李卫玲、石美娜、李玫、刘艳、等十多名青年教师成为区级教学能手及骨干教师。在我多年的努力下,乡教研中心曾两次获区级“先进教研中心”称号;自己也同时被评为区级优秀教研员。自己曾有10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区级奖励,其中《寓教于乐,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获得2012年区级课改十年论坛二等奖,《奉献》获得市级二等奖,教学设计《野草》获得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2012年主持学校区级语文课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圆满结题并获得区级三等奖。在我的指导带领下,我校先后立项区级课题8个,都经过区级教研室已经验收结题了。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区级校本研修先进单位,我也被评为区级校本研修先进工作者。随着教研工作的扎实开展,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乡(镇)前茅。
三十七年的风霜雪雨,三十七载的酸甜苦辣,从未动摇我对山区教育事业的追求,没有减少我对学生的炽爱,没有削弱我对知识的渴求。三十七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为市、区、乡、校的优秀教师、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及十大标杆教师。其中,2008年获得陕西省505优秀教师基金会物质奖;2009年被评为临渭区优秀教师,区级优秀学科带头人;2012年被评为临渭区教研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渭南市优秀教师、临渭区十大标杆教师、临渭区教育信息先进工作者、临渭区校本研修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评为渭南市扎根乡村育人楷模等,2014年,我的先进事迹还在《新西部教育网》视频播放。三十七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始终履行着自己的职责,默默为发展山区教育奉献着一名普通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的爱心。我就是阳郭镇大王小学副校长——-即将退休的一位普通教师杨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