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铨院士在办公室。 图片由西安交大提供
致敬词
一生铺路
你从不停止甘为人梯的脚步
燃烧自己
你尽全力照亮最广袤的土地
你用苍茫的身影 扬帆指路
你用睿智的曙光 细心呵护
一树桃李 你把毕生所学传递
满目青青 一腔热血化春风
8月10日,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向社会发布10位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陶文铨教授入选“最美科技工作者”。
“一生铺路,你从不停止甘为人梯的脚步;燃烧自己,你尽全力照亮最广袤的土地。你用苍茫的身影,扬帆指路;你用睿智的曙光,细心呵护一树桃李……”这是央视“闪亮的名字——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上对陶文铨教授的致敬词。
手中教鞭轻 肩上责任重
在西安交大校园里,人们会常常看见一位年逾八旬的儒雅先生,背着黑色的双肩包,走在梧桐道上。
路过的学子总会主动向他问好,“陶院士好” “陶爷爷好”。“但我最喜欢听学生说‘陶老师好’。”陶文铨说。
每次上课,面对几百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陶文铨就只有一个想法——不能耽误学生的每一堂课。“作为一名教师,热爱你教的课,喜爱你的学生,不是负担,是幸福!”陶文铨表示。
“在西安交大认识陶院士的学生特别多,要么是听过他课的学生,要么是听说过他上课风采的学生。”许多学生对记者说。
陶文铨讲课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所以他的课几乎堂堂爆满。每次上大课前,陶文铨都会提前到教室,由助教把准备好的20个小马扎放在教室走廊。大课教室是一个能容纳367人的大教室,但是来听陶文铨讲课的学生经常超过400人。于是,他就买了20个小马扎,摆在教室走廊。坐着小马扎津津有味听讲的学生,成了陶文铨课堂上独有的风景。
“手中的教鞭虽轻,但肩上的责任重大。”陶文铨时常这么说。
从196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开始,除了出国进修的两年外,陶文铨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他教过的学生超过1.2万名。
在对本科生的教学中,陶文铨十分注重引入新内容,并且常常通过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研究生课程则加大新内容的比例,对博士生的课程,他每次都要更新15%到20%的内容,还特意引入一些有分歧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虽然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计算传热学等课程陶文铨已经讲了几十年,但每次课前他仍会重写讲稿或者修改PPT,纳入新的体会和内容。他率先开出的《数值传热学》全英文课程,每次都会引入新的内容,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凡是听了他的课的学生,都会感慨“有料”“有味”。
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更改变了学生的人生选择。如今已是西安交大能动学院教授的王秋旺就被陶文铨的课堂魅力所折服,他说:“记得1989年秋天,陶老师给我们上课,课堂上他风度翩翩,讲得生动有趣,我被深深吸引了,就报考了他的研究生。”
陶文铨教授已年过八旬,但站上三尺讲台,依旧意气风发。在他教过的万余名学生眼中,他是从不缺席的“劳模”教授。
从青春飞扬到鹤发银丝,50多年来,陶文铨培养了6000多名本科生、6000多名研究生。他指导的学生中涌现出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长江学者、5位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4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15年陶文铨获得“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称号。
坐得住冷板凳 才能取得成果
2018年5月19日,央视《开讲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系列节目之西安交通大学专场播出。陶文铨教授从一名交大西迁学生的角度,讲述了交通大学西迁人、西迁事、西迁情,带领观众再次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中。
“虽然1957年报考的时候,我就知道交大要西迁,但我不管,交大迁到哪里,我就考到哪里!”在《开讲啦》节目中,陶文铨教授的话感动了很多人。
“交大西迁,扎根黄土仍然枝繁叶茂,我便是这棵西迁大树上的一片小叶。”1957年,从绍兴稽山中学读完高中的陶文铨,报考了交通大学动力工程系锅炉专业,成为交通大学西迁后首批直接到西安报到的学生。
1962年,陶文铨本科毕业,考上了我国第一批公开招考的研究生,是西安交大当年入学的15名研究生之一,师从留美学者杨世铭教授攻读传热学,研究生毕业后留在西安交大工热教研室任教。
陶文铨是国际数值传热学的引领者,长期从事传热问题数值预测及传热强化研究,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他带领团队先后获得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热质传递的数值预测控制及其工程应用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他在这条道路上艰苦探索,开创了国内这一领域的多个“第一”:1986年,陶文铨在西安交大主办了我国第一个计算传热学讲习班,首次将传热强化与流动传热问题的数值计算等领域研究引入国内;1996年,陶文铨牵头组建了热质传递数值预测科技创新团队,随后创建热流中心,开展复杂热质传递问题数值预测基础研究及重大工程技术创新研究;他根据国际上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动向及时提出了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的新课题,使我国流动与传热的多尺度模拟研究处于国际前沿……
“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让我诚惶诚恐。”陶文铨说, “交大迁校之初,工作与生活的条件都很艰苦,但是我所见到的老师都是认真教学,很少见到他们埋怨西安的条件不好,他们讨论的都是怎样做好实验、怎样教好课、怎样做好科学研究。教研室在陈大燮、杨世铭等西迁教授的带动下,努力把热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做好。老一辈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名利的淡泊、对青年的提携,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要能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在科研上取得成果。”
一个甲子的奉献 一个触手可及的榜样
“教学与科研的兼顾是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个考验,陶院士用近一个甲子的奉献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榜样,何其幸哉!” 西安交大航天学院副教授杨雄伟至今还记得9年前他选修陶文铨教授《数值传热学》课程时的情景。“看到陶院士获选‘最美科技工作者’,我再一次被他的人格魅力、教学能力与科研精神所折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也有了与学生时代不同的领悟。今后,我要以踏实、严谨、诚实的态度,以百分的热情和百分的淡然,走好科研道路的每一步。”
作为西安交大传热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陶文铨的学术研究不仅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研究处于国际前沿,还为国家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开拓了中国数值传热学教学与研究的新局面。
陶文铨所创建的西安交大传热与流动数值模拟研究团队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其中45岁以下成员占比62%。团队中有院士2人,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等10余人,团队在强化传热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工程热物理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热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的国际地位得到同行的认同。
在2007年到2011年间,陶文铨团队先后发起召开并成功举办了有关强化传热及传热问题计算机仿真的两个国际会议。会议现已成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系列会议,轮流在世界各地举行。
“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这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自主创新问题,更需要我们科技工作者发挥才智,作出新的贡献。我要在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方面争取再健康地工作20年!”陶文铨说。
责任编辑:孙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