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最美教师

“会教书”“教好书”还不够——做好老师的学问

日期:2019-08-27 14:37:0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量:

  编者按

  开学的日子近了,属于教师的节日也近了。今年是第35个教师节,本期,我们聚焦教师群体,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如何让教师将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最优,如何建立过硬的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关于教师素质标准认识与定位不仅存在要素性缺失问题,而且存在错位问题。“学高为师、技高为范”普遍成为教师行业聘用标准、师范专业培养标准。或者说,“会教书”成为教师的基本标准,“教好书”成为教师的最高标准。其实,这些局限的标准,严重窄化、矮化了教师的使命。

  新时代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深、要新

  作为一种专业化职业,教师无疑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高超的专业技能。围绕扎实的知识功底,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两方面要求,一是教师的知识要深。深厚的知识储备,是一个人具备教师资格、胜任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各种信息化媒介使学生具有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学生可能掌握比教师更多更新的信息、知识,从而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二是教师的知识要新。持续学习、及时补充新知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在当今大变革、大发展时代,教师将不断面对全新的知识世界、教育世界,不断面临严峻的知识与能力不足的挑战,唯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讲政治是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并不是政治上的“自由人”,因此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政治人”身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政治上合格、坚定、可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显然,政治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的根本标准,政治站位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根本依据。

  同时,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素质结构的核心要件。然而,在现当代教育教学实践中,“好教师”标准常常局限于知识丰富、技能娴熟。这种以才立身、以才立学的“唯才论”标准,忽视、淡化了师德师风要求,造成教师队伍建设标准错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

  以爱施教、以爱育人,是人们对教师的普遍期待与要求。然而,为数不少的教师更加强调“严管”,并将“严管”与“厚爱”割裂开来,认为“严管”更有效,也是更负责任的表现。“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这样,“师爱”便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师爱”作为教育本质属性与教师基本素质的定位,明确了“师爱”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奖励与制度难以替代的。

  重育才成效更需重育人质量

  只讲教书技术,不讲育人原则;只问育才成效、不问育人质量,是近些年来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良倾向之一。育人方法论应注意以下几个教育原则:

  教书先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但在现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只教不育”现象,以致教育仅仅看重才能、才华的培养,而淡化理想信念、品德人格的培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原则,他指出:“‘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显然,育人与育才不可分、不可缺。教育作为一种道德性活动,意味着任何教育教学内容、途径都具有道德性品质。也就是说,任何课程都有政治性、道德性、价值性意蕴,都有育人任务;任何教师都具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的使命,都有育人的职责。没有育人的教育不成其为教育,没有育人的教学不成其为教学,没有育人的教师不成其为教师。

  “言传”“身教”相统一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然而,在现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模范性”作用明显弱化。其主要原因在于“言传”与“身教”的分离。重“言传”轻“身教”,成为现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身教”缺位的教育,不仅造成育人效果的弱化,而且造成师道尊严的衰退。因而,提高育人质量、重振师道尊严,必须以强化教师“身教”为前提、为基础。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标杆、做好学生的表率,用模范的言谈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育过程公平的重要标志与标准。然而,在当代教育过程中,分流教学、分等施教、抛弃放弃等现象或明或暗普遍存在。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无疑,每个学生都有缺点、短处,每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但缺点、短处不能成为全面否定、甚至抛弃放弃的理由,优点、长处也不能成为高看一眼的依据。

  维护教师职业的神圣性、权威性

  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品质,决定了教师不能以金钱、名利作为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然而,近些年来,收费补课、课堂转移、精力外流现象屡教不改、屡禁不止。于是,对教师的批评与责难之声不绝于耳。显然,敬业奉献精神的衰微,是造成教师职业神圣性与权威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27日 14版)




 

责任编辑:米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 联系电话:029-8552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