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防线上的老兵
--记汉滨区新城办油坊村卫生室村医寇清群
新西部教育网讯(李孝清 通讯员 胡立邦)自武汉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至今已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有五万余名,密切接触者近五十万之众,千余名患者死亡,数据每天在刷新,疫情牵动着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在众志成城抗击病毒的当下,除了医疗专科的主力军外,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始终在抗疫一线“排雷”,他们就是被誉为百姓健康“守门人”的乡村医生。
“你们包(别)乱跑,呆到屋里就是最好的防疫药…”、“咱们安康(汉滨)这两天虽莫得新增病例,但我们可不敢马虎,乖乖儿听党听政府的话,安安儿呆到屋里,直到一级响应解除……"、“好,体温36度8,一定要记着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这是汉滨区新城办油坊村卫生室村医寇清群今年过年说的最多的话,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大年初一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后,这些话说了多少遍。
寇清群1952年出生, 1970年8月他开始从乡村医生职业,那时还叫赤脚医生,半农半医,他背着药箱走遍了新城办周边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从事乡村医生50年来,他坚守初心,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孜孜不倦,他不忘使命,用精湛的医术,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百姓解除疾苦,在新城油坊村及方圆几十里, 提起“寇医生”那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68岁的寇清群在得知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准备换人承担油坊辖区卫生防控任务时,他当时就激动起来了,拍着胸脯说:“黄忠老矣,尚能饭否”,年龄我还差人家钟南山院士一大截呢!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我是打过“仗”的老兵,我更有经验。况且,能在这场战“疫”中站好我的岗,有生之年足矣”。
听到这里,笔者感到泪目,是啊,中华大地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老“黄忠”,他们用那股倔劲和医者的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自从疫情出现后,昔日热闹非凡的油坊村街道变得冷冷清清,唯独村口检测点身着白大褂,戴着防护帽、口罩,一丝不苟工作的寇医生的身影,在冬日的暖阳照耀下,此刻显得格外耀眼。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村口一边询问进出人员详细情况,一边认真测着体温,一边还叮嘱一起执勤的村干部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手册。
典型事例
当我们问起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开明主任为什么当初要换下寇清群时,王主任解释道:“当时我真的很矛盾,因为村医寇清群年龄大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年前才做完心脏手术,这两个因素相加,寇清群就属于高危易感人群。我也是一名医生,我知道,他更需要休息。当时安康东高速出口也是我辖区的防控检查点,人员都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儿,我在心里盘算着看派哪个年轻一点的医生去把它换下。他却主动请缨,说这是他的职责和责任,不能让他当逃兵,不能辱没了他的一世清明,他是为荣誉而战,令我们敬佩和学习”。
从油坊村封路布控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天,寇医生从开始的宣传到后来卡点检测体温,演绎着一个医者的担当与责任。他每天重复着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重复着同样的测温动作,每个细节他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坚守?他笑着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奋战在疫情最前线的白衣勇士们早点平安凯旋,我也早点和我的孙子们聚聚,过年到现在我还没见过他们呢!”。
今日,我们在检测点问寇医生:“新冠肺炎疫情还没被完全认知,防控工作将更加严峻复杂,还会持续很久,你现在后悔你的坚持吗?”他慷慨陈道:“我们没有钟南山院士的精湛医术,也没有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但我们必须用医者的担当与责任,守好我们自己的一亩二分地,绝不能失守!”
“疫情缓解后,我们村医后续干些什么?”我好奇的问到,寇医生说:“我们可以追踪、随访已经治愈的病毒感染患者。疫情进展到现在,治愈的病人逐渐增加,好消息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已经出院的患者,后续的康复应该从医院转接到基层。别忘了,很多患者在医院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隔离和与疾病作斗,他们出院后可能一时还难以适应,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帮助他们,做好心理释怀,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
寇清群从七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到现在的村医,五十多年的从医道路上,他目睹了祖国日益强大的变迁历程,也亲历和感受到了卫生事业发展给百姓健康带来的福祉。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像寇清群这样依然坚韧坚守的村医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有你们,不惧任何困难,疫情一定会被驱散!我相信,有你们,万家团圆的日子指日可待!
待到山花漫烂时,让我们再为这群“逆行者”唱响爱的赞歌!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