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啊,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也就是用来激励提醒自己要刻苦学习,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当时还很流行,把座右铭贴在桌角上、文具盒里,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学习意味着吃苦和忍耐,要想成绩好,必须要付出更多辛苦才可以,那么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探讨。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了,只有当人沉浸于自己所喜爱的事情,身心处于高度的放松和协调状态时,大脑才最灵敏最活跃,能够更迅速的运转,而这个时候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没有感受到愉悦,反而感到非常痛苦烦躁,这时的学习一定是低效的。例如平时孩子常说的那些,反复抄写背记刷题你一定也发现了,这些方式并不能让孩子很好的掌握知识,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呢?真正的学习会让孩子获得学会某件事情的成就感,会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会让孩子带着喜悦和期盼开始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会让整个学习过程都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为什么具有真正的学习才能获得这种感受呢?那是因为啊,学习本来就是人的天性,是成长所需,是隐藏在生命体内,最原始的动力。学习这件事儿呢,不是从上学之后才开始的,每个人从胎儿时期起就在学习,在妈妈的肚子里孩子就已经学会辨认母亲的声音,能感受很多种外界刺激。出生之后呢,再以父母和他人的互动中孩子开始了探索、玩耍、学说话、学走路,然后一天天长大。在你的宝贝小的时候,你有没有发出过这样的惊叹,哇!他什么时候学会这个的,没人教过他,从哪儿学会的呢?类似的惊喜每一位父母一定都曾经历过。正是因为这股生命深处的原始动力,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无需外力干涉,我们称之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被训练出来的能力,而是每个孩子的出厂标配,那肯定有很多家长想问一个问题,既然孩子都有自己学习的本能,为什么我的孩子做个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督促,背一篇课文都很费劲呢?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你不懂孩子,很多时候啊,你和孩子互动的方法不是顺势而为而是逆流而上,导致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自主学习能力被抑制了。。。。。。扫码继续免费收听后面内容。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