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曾说:“有一种人很伟大,他们创造了很多人类的丰功伟绩;但还有一种人更伟大,他们举着自己的骨头,为别人指引创造功绩的路。”陕西省咸阳市金旭学校教师刘娟就是后一种人,但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在尽一个“老教师”的本分。
向梦想飞奔的人
“努力坚持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一路奔跑总比原地踏步要好!”刘娟经常对学生这样说。二十多年来,她以路为纸、行为笔、心为墨,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向梦想飞奔。
1992年,中师毕业的刘娟踏进了咸阳市渭城区幼儿园的大门,当她把满腔的热情和浑身的劲头都用在孩子们身上的时候,她便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喜欢的老师之一。但与很多幼儿教师不一样的是,“做个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只是刘娟众多“小梦想”中的一个——事实上,在28年前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那个年代,刘娟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语言、逻辑、思维等各种能力和素养,并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探索。一位当年的幼儿家长告诉记者,当时刘娟班里的孩子在统一活动时,纪律都特别好,一举一动都特别认真,言谈举止也落落大方,“这些好习惯让我的孩子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良多。”
家长赞誉的背后,是刘娟孜孜不倦的努力。为了备好一节课、办好一个活动,加班加点是刘娟的“家常便饭”。就在几千个这样的“家常便饭”中,刘娟把每一次课堂和活动的成与败都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慢慢地,刘娟成了同事们眼中“课堂组织能力最强的老师”。
由于教学能力突出,2003年3月,刘娟被调入渭城区果子市小学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面对新的挑战,刘娟下决心一定要“过渡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在学校保安的眼里,她的办公室似乎成了学校里的“长明灯”。学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办公室也成了刘娟常去“取经”的地方。“那时候,夜里琢磨着琢磨着就睡着了,有时候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方法,一兴奋醒了,发现原来是在做梦。”刘娟说。
经过不断地摸索学习,刘娟结合自己课堂组织能力好的特点,慢慢形成了“玩中学,学中玩,互助学习”的教学风格。“我们爱上刘老师的课,她把数学那么无趣的数字变得十分有趣,我们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总想着怎样去寻找那个正确的答案。”刘娟的学生们说。“事实上,小学生数学课堂尤其是低学段的课堂,如何变得高效、有趣,是很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的。”全国小学数学教学专家刘延革说。
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不仅让刘娟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技能跳跃”,也助力她完美“转场”到金旭学校;与此同时,荣誉纷至沓来: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咸阳市首批教学名师……刘娟仿佛一下子成了“名人”,然而她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上,而是把目光转向了偏远学区。
踏花归来马蹄香
在外人看来已经很成功的刘娟,却觉得自己努力的空间还很大,很多偏远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她把帮助这些教师提升能力看成是“教育人的本分”。
于是,刘娟几乎走遍了她所能到达的每一个偏远学校。“我希望把我自己的成长经验(包括教训),分享给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年轻人,希望偏远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名师’。”刘娟说。
为了这个梦想,刘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一次不落;主动请缨承担学校的扶贫送教,无论路有多远;带领工作室成员们到基层送教,帮助教师抓常规、炼内功:磨课、总结经验、开发资源……
刘娟认为,在加强小学数学教育的背景下,“只有‘强壮’了小学数学教师,也许将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中就会出现几个数学家,所以我在送教这件事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为此,她几年如一日地到偏远学校进行教学诊断,替年轻教师找出“病根”;开展同课异构,开拓教师们的思路;实施跟踪培训,有的放矢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参加互动交流,以检测送教的效果。曾经有一次,刘娟一天内跑了4所诊断学校,到家时已是月挂高空,家人心疼地为她递过来热毛巾时,发现她已经歪在沙发上睡着了。
很多年轻教师从刘娟那里获得了指导。道南学校小学部教师曾辉说:“我听了刘娟老师五年级的《体积与容积》一课才发现,她不仅能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尝试探究,还让学生多说、多做。引导得非常及时,巧妙地促进学生更好学习,让我对课改的新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一名‘老教师’,看到年轻同行们认真研究课题、精心备写教学设计,尤其是近两年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既展示了独特的教学技能和个人的教学风采,又形成了相互启发、互相学习的浓厚氛围,我非常高兴。”刘娟说,“有幸近年来能参加省、市、县的各种送教活动,我们都希望自己能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