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扬 见习记者 方敬尧
5月24日,西北大学与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牌“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至此,西北大学已拥有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医院、附属神木医院等五所附属医院,这也是西北大学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健康陕西建设的又一举措。
作为陕西土生土长的高校,西北大学学科门类中一直有医学药学类的学科专业。从“十二五”开始,学校针对筹建医学院事宜陆续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并将其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复办医学院、复兴医学学科是几代西大人的夙愿。2018年5月22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成立,这是西北大学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科教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西北大学医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翻开了崭新篇章。同时,这也是西北大学学部制改革的首例试点。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下设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在生命科学学院框架下,积极推进生态学院、药学院、华大学院建设。同时,“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挂牌。其中,西安市第一医院命名“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命名“西北大学附属医院”。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西北大学开启医学教育建设新元年,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科学两个本科专业首次申报就顺利通过教育部批准设置,实现生源高质量起步,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我们始终以服务健康陕西建设发展、提升地方医学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为目标,紧跟区域医疗卫生战略部署,在提高地方应急处置能力、疾病防控预防、促进民生健康等领域积极作为,来回应党与人民的殷切期待。”西北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主任常江表示,西北大学的医学教育围绕“小规模、高起点、有特色”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较高科研素养和良好人文精神的医学科学家”为目标,将首届临床医学班命名为“徐诵明医学卓越班”。
目前,西北大学倾力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与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铜川市政府、神木市政府和西北国际医疗集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美奥医疗集团、力邦集团、陕药集团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展合作,在“满分完成规定动作,高分展示地方特色”中,迈好走实西北大学医学教育每一步。2019年、2020年,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和药理学与毒理学顺利进入ESI全球前1%,两年两大步,充分体现了西北大学医学学科建设成效。
西北大学的医学教育还处于“地方队”的成长期,学校多措并举,以 “引、留、用、育”方式,承接导入军改转移高层次人才团队,遴选整合校内外、附属医院优质师资,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5月12日,空军军医大学分别与西北大学、延安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签订联合培养医学类高层次人才协议。军地联合培养医学类高层次人才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军地院校合作的实际行动,也是高校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助力健康陕西建设的务实之举。此次军地5所高校签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每年200余人,对加快我省医学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西北大学积极作为,第一时间组织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随陕西首批医疗队出征武汉;在全省高校率先启动防治新冠肺炎紧急科研专项引导基金,组织多个科研团队开展相关课题项目攻关,第一时间研发并测试成功核酸以及N-蛋白检测试剂盒,为复学教职员工和学生免费提供核酸检测,向各级政府部门呈交应急管理、医疗健康咨询报告共43份;为两所附属医院设立和划拨抗疫专项经费,联合海内外广大校友募集捐赠紧缺医疗物资,落实中央及我省要求制定九项举措,从专项补贴、职称评审、表彰奖励、子女入学、生活关照等方面出台西北大学关爱附属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硬举措”,为抗疫一线的工作者提供全面支持保障。
常江表示:“当前西北大学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正值扛鼎涉滩的‘开拓期’和滚石上山的‘攻坚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培育高水平医学人才、加快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育、促进医教研创新融合、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西北大学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西北大学正大力推动“新医学”“新医科”“新医模”建设,力争以最小投入作出最大贡献、由单向造血转向多向循环,探索出一条具有西北大学特色的医学教育办学之路。深挖人才培养厚度,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医学+”带动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完善专业结构,推进平台建设,在生命愿景与智慧医疗研究院、母婴健康研究院、血液学研究所、法医学研究所、干细胞转化医学研究院的基础上,推动建立以互联网医院为载体的新型医学管理服务组织;建立人才链、学科链、资源链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医学发展新体系,合力打造西北大学医学品牌。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