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再掀新高潮
内容提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3个方面、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描述了“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校以进一步实现学习、教学两个方式的深刻转变,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为目标,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掀起了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高潮。
关键词:实践路径、实践策略
正 文:
2014 年 3 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2016 年 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重要的是要以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新课程改革15年来,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校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教育内涵不断发展。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目前我校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教的痕迹深,学的印迹浅;第二、思维发展的深度不强,浅表性学习活跃,创造性观点鲜见;第三、学习能力增长缓慢,获取知识的方式单一,个性化不强;第四、知识张力不足,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延伸性开发不够;第五、课堂结构比较松散,学习的流程,训练的线索默守陈规,缺乏节奏感、高潮点和突破性。这些问题发生在课堂,也必须以课堂为阵地来攻克,一场更精细、更深刻、直面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正在静悄悄的发生着。我们要达到进一步实现学习、教学两个方式的深刻转变,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主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优质发展的目的。
一、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1、依据课程本位,抓住关键期——夯实文化基础。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2011版)和教材,梳理出每门课程的知识链条,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本校学生知识积淀程度,确定年段知识要点。拿语文课程来说,一年级上学期知识要点是汉语拼音,要求集中学习与分散训练相结合,使学生牢固掌握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读规则,能熟练拼读音节,自主认字,并进行课外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知识要点为识字与写字,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如知道独体字和基本偏旁部首的原义,利用字根识字,会运用字典、词典识字,利用语言环境识字等,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律,养成正确书写习惯,能写一手规范、端正、美观的汉字,不读不写错别字。三年级的知识要点是词语和段落。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方式深层次理解词语的含义、感情的色彩及表达效果,积累一定量的词汇,掌握句子的基本修辞,段落的结构方式, 表情达意的方法等,能自由的进行两三段话的书面表达。四年级的知识要点是篇章结构和细节描述,要求学生能抓住文章的重点语段从内容含义、文学特色、思想感情多角度品味,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能准确的进行书面表达。五年级的知识要点是品味赏析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掌握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表达效果, 能恰当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知识重点突出,呈现形式多样,学习方法灵活,让每一名学生在年段内都能掌握这些知识要点。
2、突出课程特征,构建教学路线图——凸现自主发展。每一门课程都有鲜明的学科特征,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或方式是万能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激发引领、参与促进、组织调控的作用,培养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良好素养。我们根据小学各门课程的特征将其归为四类,即语文课程、数学课程、实践性课程、艺体课程,逐渐形成了基本的教学路线图。
语文课程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突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的培养,然而实现这个特征的唯一途径就是“读”,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推行“四读一练”教学。即“初读”,课前要求学生运用高效课堂预习六字诀阅读文本,做到字正腔圆,语句通常,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议读”,课堂上针对问题反复阅读重点语段,将阅读与思考、批注、讨论、交流紧密结合,品味文本的内涵。“诵读”,赏析结束后,将自己的解读、情感和领悟融入文本,声情并茂的朗读、背诵、表演,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延读”,每篇课文学完后,推荐3-5篇或同一作者、或主题相关、或写法类似的文章,由学生选读1-2篇,并完成阅读问题,达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的目的。“一练”就是每篇客文学完后都要进行小习作训练,或依据故事情节,激发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或抓住关键句段,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畅谈领悟;或根据文章结构、写法、语言的突出特点仿写等等,做到读与写紧密结合,学与用相得益彰。
数学课程在注重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学科特征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优秀品质。我们在低年级推行“情景数学”,其核心理念是“做中学”,即以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世界和知识基础为依托,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有趣而“真实”的情景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并运用观察、测量、实验、调查、验证等方式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课堂流程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串)——实践操作——归纳梳理——运用训练。中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逐渐发展,对知识的系统性、逻辑的严密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思维树(导图)”的理念引进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链接,明确算理,建立思维模型。课堂基本流程为呈现问题——建立链接——提出假设——操作验证——分析综合(发现规律)——运用训练(解决生活问题)。
英语、科学、品德都属于都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童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实践创新和技术应用等素养。我们要求英语课突出听、读、口语交际三个重点环节,让学生学会听得懂,说得出的英语。科学课充分发挥功能部室的作用,以实验为核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操作能力。品德课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咨询范围,使学生学会生活,了解社会,增强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
体育、音乐、美术课课程专业性强,为了使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艺体教育,我们推行了“1+X”教学模式。“1”就是专业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了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我们采用 “合班上课,分组练习”的办法,新授课两个班合并由专业老师上课,非专业老师组织纪律,练习课各班分别训练。“X”是指人人参与一个艺体社团活动,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建社团,招募学员,学生自由选择,人人参与。这样课内外互相配合有力的推动力艺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3、紧扣课堂细节,培养学习品质——提升社会参与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学生的智商水平差异并不很大,影响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商,即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我们分层次,按步骤对学生的读写姿势、朗读习惯、合作交流技巧、展示汇报方式、实验操作规程等课堂学习基本能力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和细致的培养训练。比如合作交流,以四人小组为主,小组成员既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又互相交流、互相激励;既要积极参与讨论,又要认真倾听同伴观点;既要充分展示小组成果,又要善于彰显自我智慧……使课堂学习活动灵动、有序、紧张、高效。使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健全人格、自我管控等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4、针对差异,分层推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差异,正确引导,使每名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成长,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饱”、“还想吃”。采用结对帮扶的办法使潜能生尽快脱困,针对大批中间生,具体学生具体分析,找准增长点、变换激励措施,大面积提高优秀率,对优秀学生提要求、压担子、开小灶使其先人一步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1、同科集研,观课议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实行集体办公,同科集研制度,同课头教师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开发导学案初稿,管理人员审阅、签字后,再由任课老师进行二次复备,既保证了知识的科学性、深度、广度、梯度,又兼顾了各班的学情和教师的个人风格。同时开展了“天天公开课,人人示范课”、“推门听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教师坚持每天观课、即时议课、每周评课,使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校本研修,提升能力。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即时将课堂的成败得失以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形成教学随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提炼、总结,进行专业化写作,学校每学期评选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在校报上公开发表,推荐参加各级教育征文比赛,使教师提高了专业素养,获得职业成就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3、课题研究,攻坚克难。我们坚持“立足课堂、研究问题、提高质量”的思路,把课堂存在的典型的、普遍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确立为课题,利用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时间进行研究、解决。现在学校形成了一个省级十三五规划科研究课题,一个市级教学改革实验课题,八个县级小课题,46个校本课题的教育科研规模,走出了一条以问题为引领,以课堂为阵地,以科研为推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径。
4、专业阅读,悦享人生。“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结合“书香校园”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专业阅读,悦享人生”活动,近两年学校依据朱永新、窦桂梅等专家教授为教师推荐的书目购置了一百多种,五百多本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大力倡导教师自行购买图书七百多本。要求做到三个一,即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读一本专业论著。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周一例会上,由学校领导以演讲或朗读的方式向教师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周三教研活动时,分组交流读书感悟。教师徜徉书海荡涤了灵魂,丰富了学养,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文化品位。
5、考核评价,激励引领。评价机制就是指挥棒,为了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学校以重过程、重细节、重引领、重激励、重公平为原则,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进行了修订,提高了课堂教学、改革科研的比重,增加了小学科考评办法,对教学质量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增强了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和对教育质量的推动力。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核心素养”描述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为我们指名了努力的方向,只要我们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这片沃野上落地生根,就一定能开出绚丽的教改之花,就一定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参考文献:
《教育的真谛》 陶行知
《中国教育建议》 朱永新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朱永新
《静悄悄的的革命》 (日)佐藤学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
凤翔县城关镇西街小学校长 时 赟
责任编辑: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