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4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全国共有12位教师当选,其中包括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教师丁海燕。
这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积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认真贯彻“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贡献突出,事迹感人。集中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丁海燕是旬邑县一名普通回族教师,中共党员。她扎根贫困山区30余年,恪守清贫,倾尽半生心血开蒙启智、教书育人,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大山深处,点亮孩子们不一样的明天。
爱是最好的教育
1986年2月,19岁的丁海燕被推荐在家乡的村小当了一名语文代课教师。这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从小亲历当地村民艰辛生活的丁海燕,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山里的娃娃们看到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拥有和父辈们不一样的人生。
丁海燕爱教书爱孩子,从教30多年,她几乎一直吃住在学校。每天从一睁眼忙到熄灯,满眼满心都是学校、学生的事儿。她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争着打扫卫生,冬天带学生上山捡柴枝,生炉子取暖。
在学生们眼中,丁海燕是老师,更像妈妈。山区的冬天特别寒冷,下雪时,有年龄小的孩子怕冷逃学。为了让学生按时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前,丁海燕都要问孩子们:“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怕。”“那怎么办?”“我们跑步。”“我们挤在一起取暖。”“对,这就叫想办法。不逃课才是小英雄!明天可能会更冷,你们该怎样做呢?”“我来。”“我也来。”……“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要是谁鞋湿了,老师给你们烤干,穿上热乎乎的,可舒服了!要是谁手冻疼了,老师就给你们焐暖和……”为了鼓励孩子们坚持上学,她还买来小零食、文具等作为奖励。就这样,年复一年,丁海燕“哄”来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又把他们一个又一个送进了更高学府。
爱是需要能力的。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尤其是听了优秀教师的展示课之后,丁海燕深深感受到压力和差距,她开始废寝忘食地工作、学习。白天给孩子们上课、辅导,开展各种活动,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她自学教育教学理论,还报名参加了师范学校的函授学习,家里的锅台上、案板边都放着书,就连走路手里也捧着本书看。几年下来,她顺利完成了函授学业,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多年来,丁海燕所教授学科成绩在县级质量检测中一直名列前茅。从1999年以来,她所任教的村子有40余人考入大专及本科院校,成为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村子。
和学生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
30多年来,丁海燕始终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和学生们在一起。她说,人生最充实、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和学生们在一起。往前看是希望,往后看是美好的回忆。
辛勤工作和艰苦生活使丁海燕积劳成疾。那时候工资低,为了不耽误学生,她就经常忍着,即使去看病也是找没课的时间,几乎没有耽误过上课。2003年,她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去医院一查,患了严重的双侧乳腺增生。医生建议住院治疗,想到全班几十双等她上课的眼睛,她谢绝了医生的劝告,只拿了一些药就回到了课堂。从此,药再也没断过。
近几年,她时常感觉腰背疼痛难忍,家人劝她请假休息,她却说:“当老师的谁没个职业病?这些算不了什么。”直到2017年12月,她的腰背疼得实在站不起来了,才去了医院,诊断显示脊柱侧弯,胸椎、腰椎增生。随后又检查出腰椎失稳、全身性骨关节炎、间质性肺炎等疾病。丁海燕悄悄抹干眼泪,藏起诊断书,又回到她倾心热爱的学校和孩子们中间。
时隔多年,她还记得2004年底那个下雪的清晨,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李志龙突然拉着满满一车干柴出现在她面前,小脸蛋冻得通红。原来,听说要下雪了,他看老师的柴不多,怕天冷烧炉子没柴,就和妈妈去捡了一车柴,一大早送过来。
一个也不能落下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除了塑造灵魂之外,教师也是推动扶志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实践者。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始终是丁海燕重点关注的对象。
丁海燕说,学校和班级是一个集体,要让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不能落下任何一个。
2012年,班上转来了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崔天宝。由于父母是残障人士,孩子的性格有些孤僻。为了让他尽快融入班级,丁海燕想方设法关心他、鼓励他,教他怎样与同学相处。一次学校要为学生订校服,其他孩子都很兴奋,唯独天宝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丁海燕明白孩子的心思,低声对他说:“安心学习,校服我来买。”后来,学校知道丁老师条件也很困难,从其他渠道解决了这笔钱。
丁海燕对天宝说:“看你多幸福,有这么多人关心你,学校给你买校服,县民政局给你送学习用品,大家都很喜欢你,你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是天之宝贝。”天宝和同学们都笑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天宝渐渐变得开朗起来。
从教34年,尽管工资微薄,病痛缠身,但丁海燕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说:“当看到这些山里的孩子一个个健康成长,离开学校,飞向更广阔的天地时,我由衷感到身为人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为了让这些孩子们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在贫困中挣扎,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红烛,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 (记者 郭妍)
责任编辑: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