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绽放在红色土地上的文学奇葩

——张俊彪文学创作与文学馆资料片录制对话会侧记

日期:2021-08-02 09:29:37        来源:新西部教育网    浏览量:

  著名作家、原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主席张俊彪近影。

  盛夏中的名地古豳旬邑,悄然发生了一件必然引起文坛关注的事——7月23日到25日,张俊彪文学创作与文学馆资料片录制对话会在这里举行。这个山清水秀之地,身披五色七彩,“中国苹果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绘画之乡”的美名,传之遐迩。陕西作家杨若文、赵新贵、李印功、鹿丁联,新疆作家陈红星5位嘉宾应邀前来。广东省作协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拍摄活动精心筹划;东道主旬邑县委、县政府,承办方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张俊彪文学馆,对于整个活动的议程,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本次对话会的主角张俊彪先生,诸多光环罩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创会理事,一级作家,曾任甘肃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主席,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创会主席,《华文月刊》杂志顾问。他有着磁对铁的引力,诱发了五湖四海的关注。这是因情缘而来、为文学而聚,弘扬和传承了张俊彪先生的巨大文学成就和崇高人格风范,紧张而有序,充实而快乐,将铭刻在众多人的脑海,也深埋在他们心底。

  早在2019年6月18日,全国首座县级个人文学馆——张俊彪文学馆,在旬邑落落大方地面世,引来全国无数双热情的目光。它的诞生,来自于县委书记高玉峰、县长王旭百忙之中的运筹,也来自二位领导连而不辍的关注、支持。这次活动中,参加完市政府会议的县长王旭从咸阳风尘仆仆赶回,在北京出差的县委书记高玉峰一回到县里,就会见摄制组成员和作家。如今文学馆花荣叶茂,吸蜂引蝶,短短两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已逾五万人次,成为游客及文学爱好者又一处靓丽的人文精神打卡地。

  7月23日,以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二级调研员、一级作家高小莉为领队的广东省作家协会摄制组4人,《检察文学》杂志总编辑赵新贵,《华文月刊》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印功,武警工程大学原教授、作家杨若文,语文辅导名师、文学评论家鹿丁联,新疆奎屯市文联委员、奎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红星,诗词、楹联、自传体散文作家郑秉多等嘉宾,相聚在旬邑宾馆。他们的大多数尽管和张俊彪先生初次谋面,但都一见如故,暖流扑身。

  23日下午,活动的第一站是邀请嘉宾们参观位于县城古豳文化博览园毗邻的文化大楼三楼的张俊彪文学馆。常务副县长刘艳从一个重要会场匆忙赶来看望了摄制组和作家朋友们,代表县委县政府欢迎各位来古豳旬邑。张俊彪先生陪同参观后接受了广东省作协摄制组的专题采访拍摄,畅谈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和人生历程。李印功代表《华文月刊》总编王继庭向张俊彪文学馆赠送了《华文月刊》杂志,杨若文赠送了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上下册),陈红星赠送了他的长篇小说《味》。李印功也赠送了他的长篇小说《胭脂岭》,并接受了摄制组的专题采访,介绍了《华文月刊》和张俊彪先生的文学渊缘。结束文学馆的活动后,嘉宾们游览了库淑兰剪纸艺术馆、明代文庙、古象犀牛化石馆。面对旬邑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讲解员专业娴熟的讲解,嘉宾服在心里,赞在口上。

  23日晚上6时许,王旭县长在县政府机关食堂为嘉宾接风,他随即介绍了旬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让嘉宾感慨再三。第二日,嘉宾们乘专车前往张俊彪先生的旧居甘肃省正宁县王家寺村,参观了张先生弟弟张俊虎的小院,又到先生童年生活现已废弃的窑洞前留影纪念。窑洞前一丛丛绿色的细竹,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一座单独留下来的门楼,连同先生令尊当年栽植的3棵枝繁叶茂的白杨,映入嘉宾眼里也留在心里。一孔窑洞墙上残存的当年拟拍摄的根据张先生作品改编的电影《解放大西北》的挂历,尽管画面斑驳,但它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往事,品之,味不尽,意深长。随后,大家又去了位于陕西旬邑张家沟子村先生的祖居。白云悠悠,青山历历,道路蜿蜒,茂密的荒草掩映着窑洞,张先生讲述了祖母和父亲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受伤红军老首长的前前后后,将大家带到出生入死的年代。讲者动情,听者动心,对张先生祖上义举的尊情敬意,油然生自心底。接下来,又去马家堡关中特委旧址参观,以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曾经冒过枪林,伴过弹雨,岁月峥嵘,受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礼,深感共和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24日下午,驱车来到马栏。啊,马栏,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熟悉而又亲切!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马栏精神就在这里诞生、发扬、光大。马栏革命纪念馆红色映照,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养育着未来,马栏金盆社区散发着金色。红色文化遗迹和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交相辉映,光彩灿灿。

  从县城来到马栏干部学院,张俊彪文学创作与文学馆资料片录制对话会设在这里,意义深远。广东省作家协会派出以著名作家高小莉女士为带队的四名精干优秀干部组成的摄制组,将精心录制时长三个多小时的影像资料片,上报中国作协文学馆永久收藏,也作为广东省作协文学院的馆藏资料。

  对话会无疑是这次活动的中心,也将这次活动推向高潮:一是,它是张先生所有赠品的集体亮相,有手稿、笔记、信件、样报、样刊,书籍等等,门类繁多,数量巨大。现存的众多信件中,不少出自于王蒙、臧克家、冰心、姚雪垠这些当代文学顶尖人物之手,而且捐赠品由文学圈子拓展到文化范畴的书画、邮票和其他藏品,琳琅满目,悦人耳目。二是,它对张先生灿灿成果进行了有形的展示:出自张先生本人笔端的就有29部、千万余言,在数量上不愧于多产作家之名,在质量上也融入国家第一流作家之列。它对张先生的行进轨迹也进行了无形的暗示:框划了前进征程中的四个阶段,梳理出他在悟性、机遇、志向、细心、毅力诸多方面的独到之处,为广大文学创作者与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经验,丰腴、实在、适用。三是,彰显了张先生的人品修养。他的赠品中,手稿2300多万字,日记85本,名家书信1700多封,样报样刊630件,书籍5800册;照片410张,名家书画410幅,国内外邮票2500多枚,其他藏品207件。这一幅幅一件件,全是难得的文物,况且精品连连,瑰宝不少。绘画之作全为写意画法,没骨、双勾手法并用,笔法到位,皴染精当,疏密浓淡自有特色,书法也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各具一格;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版票、生肖票、小型张,应有尽有。总观全馆,各类藏品,门类齐全,琳琅满目,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之大,有谁能估量得出? 有个确实信息,其中一套书进门,张先生花了上万元的,在当时不啻一辆车的价钱。这些心爱之物的拿出,是一种忍痛割爱式的捐赠,也是一种让人敬佩的捐赠。张先生的捐赠,毫无保留、全部拿出,也真心实意、痛快淋漓。给张先生冠上“高风亮节”四字,毫不为过。四是,放飞了文学馆的价值。它是旬邑县委县政府文学兴县的举措,是文学青年成长的平台、陕西广东文学交流乃至文化交流的平台、旬邑文学搭台、旅游文化旅游经济唱戏的平台。张俊彪文学馆的创建、运行,达到了一举多赢也一举多获。

  这次文学活动期间,张俊彪再次将自己一年来文艺界良师益友赠寄的一批具有文化价值的书画作品、书信、签名赠书、手稿和发表张俊彪作品与名家评论的报刊等文化物品,清点登记造册捐赠张俊彪文学馆,并举行了简单的交接仪式,县长王旭和副县长张凤妮在张俊彪文学馆现场完成签收交接。此次活动圆满顺利结束。

  巍巍矣,亮亮矣,张俊彪文学馆,犹如绽放在红色土地上的文学奇葩。栽花人,可敬; 浇花人,辛苦;护花人,可赞;赏花人,会越来越多!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生前所言:“文学依然神圣!”

  (陈红星:新疆知名作家评论家)

  转自《华文月刊》杂志2021年八月号





 

责任编辑:米多


新西部教育网 建站时间:2006-3-28 陕ICP备18017998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万博网络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陕ICP备18017998号-1
站长QQ:596104684 站长邮箱:newwest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