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国,连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世界称羡,中华民族正处于近代以来最扬眉吐气的历史时期,但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寒假将至,一些孩子尚未结束学校里的学习,又被“无缝衔接”地排上了新课程。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兴趣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推销得天花乱坠;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选课再三比较、满心焦虑。而最可怜的还是辗转于各种培训班间的孩子,期盼已久的美
“间隔年”(Gap Year)是指青年在升学或毕业后工作前,做一次长期旅行,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近两年也受到中国学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讨论。
通常我们都认为,只有自愿选择教书、喜欢做老师才有可能教好书并成为一名好老师。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甚至这样忠告参加新教师招考的大中专毕业生:做老师必须爱学生,不喜欢孩子就不要当老师。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对很多人来说有点“措手不及”:我们从小受到的关于抗战时间的教育就是“八年抗战”,它已是自然而然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如常识般存在,怎么忽然就变了呢?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之时,常能听到家长们的议论,“给孩子报个小众专业,出来能找好工作。”可是,什么才是小众专业,小众专业真的是竞争小、好就业,还是需求少、就业率低呢?